众惠相互保险聚焦带病体保障,差异化产品体系诠释保险向善
源 / 互联网    文 /     2025年05月09日 11时12分

  近日,作为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发布 2024 年全年业绩报告。这份沉甸甸的 "成绩单" 上,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这家具有普惠基因特色险企的稳健发展轨迹: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08481万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达296601万元,占比超过9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6.81%;会员人数突破362万名,运营的会员互助类项目超10个,覆盖人群超百万人次。在监管倡导的"大保险观"指引下,这家具有普惠基因的险企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不仅实现了经营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提升,更为行业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

  深耕健康险主航道   构建特色产品矩阵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众惠相互持续深耕健康险领域,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达296601万元,占比超过96%,业务占比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这一业绩的取得,源于该机构对特定人群保障需求的精准把握。例如,针对我国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发的16款专属产品,已形成业内最全的肾病保险产品矩阵,累计承保超10万人。其创新推出的三高百万医疗险、乙肝患者专属保障计划等产品,有效填补了带病体人群的保障空白。

  在细分市场开拓方面,众惠相互展现出独特的战略眼光。例如,与广西总工会合作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目前已覆盖8670家企事业单位,为60.28万职工提供医保外自费医疗补充保障。数据显示,该项目三年平均获赔率超95%,赔付率稳定在90%以上,真正实现了"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的相互保险本质。针对母婴群体开发的系列产品,则通过覆盖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等风险,为育龄女性构筑起全周期健康防护网。

  这种聚焦垂直领域的策略带来了显著成效。目前该机构运营的会员互助类项目超过10个,覆盖人群超百万。值得关注的是,其构建的"保险+健康管理"闭环已初见成效,这种将风险管理前置的模式,为商业健康险参与三医联动改革提供了实践范例。

  科技驱动服务升级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金融科技浪潮席卷保险业的当下,众惠相互2024年科技投入同比激增210%,技术人员占比近50%,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控平台“智惠赔”,通过机器学习模型与大数据算法的深度应用,将互联网健康险理赔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目前线上化率达92.3%,单证齐全案件1日结案率99%,最快理赔时效缩短至3秒,全年处理赔付案件6.6万件,会员满意度超过96%。

  这种技术赋能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更重塑了服务体验。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适老化服务体系,包含大字版操作界面、语音导航功能和人工专属客服通道,使65岁以上用户线上服务使用率提升42%。在智能核保环节,通过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健康告知问卷的阅读理解难度降低60%,显著改善了非标体人群的投保体验。

  数字化基建的夯实带来了显著风控成效。依托覆盖医疗数据的知识图谱,该机构构建起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欺诈风险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在精算定价方面,基于医疗理赔数据的分析模型,降低带病体产品定价误差率。这些技术创新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让普惠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践行大保险观   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监管倡导"大保险观"的行业转型背景下,众惠相互的实践为中小险企突围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将相互机制优势与商业保险运营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其会员治理模式,确保了经营决策始终围绕参保人利益展开,真正实现了利益共享机制。

  这种制度创新带来的社会价值正在持续释放。在乡村振兴领域,众惠相互受托管理全国首家农村保险互助联社——慈溪农村互助社,凭借相互保险机制,助力农村互助提质增效,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覆盖当地20个村镇,整体参保率超85%,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普惠保险服务。

  在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公司深度参与四川华西第二医院推出的华西妇儿联盟,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制定50种儿科常见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创新相互保险计划,覆盖门诊、大病医疗及家庭医生服务,实现了基层诊疗费用全额报销。项目结余反哺基层升级及医生培训,推动基层首诊量增长80%,次均费用下降24%,上转率仅1.98%,形成了可复制的分级诊疗样板,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多次报道。

  正如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所言:"相互保险的价值,在于让老百姓获得可及性、可负担性、保障性、可持续性的普惠保险服务。" 展望未来,众惠相互将以监管政策为罗盘,以会员需求为坐标,在普惠金融的征途上稳步前行。作为相互保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公司将继续发挥相互制保险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民生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