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镜像:现实痛点的艺术显影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04日 10时30分

  ■ 赵晖

  流媒体时代,剧集产业正在经历创作范式的颠覆性变革。用户消费模式和审美习惯的变化推动剧集从“工业化量产”到“精品化需求”的转型,并带来了其生态的结构性重塑。长剧、微短剧经过针锋相对的角逐后,转向互融互通的生产逻辑,加之AI技术的深入渗透,正在重构剧集创作的底层逻辑。

  作为大众文化的故事载体,剧集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复刻机,更成为时代价值的情感容器。2025年上半年,涌现了《黄雀》《我的后半生》《藏海传》《长安的荔枝》《淬火年代》《无尽的尽头》《国色芳华》《蛮好的人生》《临江仙》等一批热播剧,它们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艺术勇气撕开悬浮剧的滤镜,将镜头对准现实的中国。这些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热播剧,记录时代,反映生活,在虚实交织中为漂泊的现代心灵提供精神家园。

  社会镜像:现实痛点的艺术显影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艺术是真理的生成与发生”,在这个意义上,每一部真诚的电视剧都是写给时代的情书,也是映照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棱镜,折射出时代的阵痛与新生。

  比如,在央视创下2.94%收视峰值的《黄雀》,将镜头对准了被编剧王小枪称为“刑侦题材中被遗忘的暗角”——铁路反扒民警。剧中没有枪林弹雨,只有早高峰公交车上反扒民警因低血糖颤抖的手和贴满膏药的腰间,这种“小题材大叙事”的方式以温情而又冷峻的态度触碰了时代缝隙中的普通人。这种叙事方式在《我的后半生》中表现为对银发族情感的凝视,当退休教授沈卓然在相亲角举起“寻灵魂伴侣”的纸牌时,中老年群体的情感荒原罕见地被国产剧集照亮。

  优秀的电视剧通常以时代镜像的方式照见生活夹缝中的苦难,但又给人以希望。比如,孙俪主演的《蛮好的人生》中,以保险女王胡曼黎的职业崩塌与重生为主线,击中了当代中年人的生存焦虑。剧中胡曼黎因代签保单被举报违规、遭同事构陷而失业的情节,呈现了职场丛林法则的残酷。她在遭遇丈夫出轨后,通过不断自我提升,将情感信任危机转化成一场绝不内耗的战争。

  电视剧对现实生活的呈现,也表现在对多元群体的书写,承担着为大众提供情感价值和精神疗愈的功能。比如,《北上》围绕运河沿岸一群少年的命运轨迹,记录了大运河的百年变迁;《六姊妹》以淮南普通家庭的餐桌变迁,折射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丰盈与观念革新。还有一部分电视剧,关注社会边缘群体,以悬疑窥探的视角深挖人性的底色。比如,《无尽的尽头》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故事,撕开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伤疤,剧中“三少年霸凌致死案”直指2024年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漂白》讲述了少女甄珍在令人窒息的家庭中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反思。

  优秀的电视剧犹如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着社会肌理中的深层问题,描画出一部当代中国社会的浮世绘。

  时代精神: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热播剧在直面现实的同时,还主动建构起历史与当下对话的场域。例如,浙产剧《藏海传》《长安的荔枝》《淬火年代》等都以历史情怀回应了时代情感。

  像《藏海传》中,背负血海深仇的稚奴并非传统历史剧中算无遗策的谋士,他在复仇夜跌倒在青石板路的狼狈境况,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极大地触发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年代剧《绝密较量》作为首部聚焦核电技术安全的谍战剧,致敬守护国家机密的无名英雄。《淬火年代》则讲述了留学归来的柳钧改造老机械厂的创业史,表现了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升级的艰辛与荣光。

  这些优质电视剧的创作者饱含深情,在历史的苍凉中以真诚之光照亮信仰之路。它们与之前热播的《觉醒年代》《人世间》《大江大河》等剧遥相呼应,构成了剧集艺术的时代精神延续,这既是对历史的回眸,也是对现实的思考,同时还是以艺术之名,构建当代人的精神坐标。

  艺技融合:剧集的生产与消费进阶

  同时,我们也看到,虚拟制片与AI技术的深度融入,重塑电视剧的生产方式,正在引发视听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尤其在微短剧创作中,涌现了诸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中国神话》《大兴安岭诡事》《遮天》等一批AIGC剧集。通过AI进行碎片剪辑,《庆余年》形成了微短剧海外传播矩阵;借助AI“跳看”功能,《无忧渡》等剧允许观众抽取高光片段进行重组观看。

  然而,技术始终无法取代人类的灵光,当新技术拓展了视听的想象边界时,我们反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情感的可贵和人类创意的独一无二。

  走出一方屏幕,如今“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剧集的热播通常会进一步推动“影视+文旅+消费”的跨界融合。如《玫瑰的故事》中“北京到底有谁在”的经典台词被二创剪辑,掀起了现象级的传播热潮。该剧在北京的取景地覆盖13个区、112个点位,在这股潮流下,剧中出现的后海、钟鼓楼等地标成为热门打卡地,同款及联名商品被抢购一空。

  《藏海传》中,秀美的竹林、热闹的街市、华丽的宫廷等许多蕴含着东方美学的场景,都在横店影视城取景。随着剧集热播,观众们纷纷来到横店影视城打卡留念,不少同款机位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走红。

  回望2025年上半年,中国剧集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调整,面临着一次从生产到消费的系统性变革。无论长短,优秀的剧集都是能让人在观剧后仍持续思考并久久沉浸其中。好剧的价值,在于它敢于剖开时代的土壤,让观众在荆棘中照见自己的根系,又在裂痕中埋下新生的种子。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