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了2.4倍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09日 09时54分

  记者7月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教授贺金生团队研究发现,从1988年到2021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了2.4倍,其中青海省的增长尤为突出。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上。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强的影响,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人工草地是天然草地的补充,其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影响引发学界关注。

  贺金生团队构建的随机森林二值分类模型,使用了精选训练样本训练,而后在两个气候地貌迥异的试验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总体精度达97%,表明该模型适用于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制图。研究首次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自1988年以来34年间的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分布数据集。

  “我们通过为期3年的大量野外考察,明确了青藏高原地区现存的主要人工草地类型,包括垂穗披碱草、扁茎早熟禾、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和青贮玉米等。”贺金生介绍。

  研究发现,到2021年,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共有人工草地157万公顷,其中青海省占70%,西藏自治区约占30%。这些人工草地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较优的区域:青海省人工草地集中在环青海湖、祁连山、海南州和黄南州;西藏自治区人工草地多见于藏北、藏东南及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流域。青海省的人工草地呈现集聚特征,而西藏自治区则相对分散。

  此外,研究表明,由于定义不统一,各类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人工草地变化趋势与遥感数据并不完全吻合,未来还需进一步科学评估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后所带来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据介绍,该研究明确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空间分布信息,为促进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和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