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是机械臂!中科新松“睿可”如何让人机协作更聪明?
源 / 互联网    文 /     2025年07月10日 16时05分

  2025年,机器人赛道在技术与资本的共振下持续升温。一边是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从春晚扭秧歌到电商平台开售,再到展示街舞技能,娱乐化、社交化的形象迅速捕获公众视线,也印证了教育、商业引流等场景的初步落地价值。

  另一边,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有了进阶发展,不再满足于机械臂的精度与负载竞赛,而是向着更自主、更柔性、更理解环境与人需求的协作形态进化。这一趋势在新能源汽车、精密电子等产业升级需求驱动下尤为显著,有了如新松多可25kg、3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的柔性解决方案。

  2025年7月9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新松”)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产品——睿可 MR73A与睿可 MR73B。这两款产品具备人类形态与功能,并将技术锚点扎入更复杂的工业与商业服务场景,以移动性突破固定工位限制,以感知力理解动态环境,以柔顺控制实现安全协作。

  中科新松新品深层次的意义在迈向更智能、更柔性的未来工厂与商业空间时,我们需要的或许不再是孤立的“机械臂”,而是能自主移动、理解环境、安全交互,真正具备“手”与“腿”协作能力的智能伙伴。

  01赋予机器人“类人”的移动、感知与协作能力

  中科新松此次发布的两款人形机器人,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工位、单一功能”的局限,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协作潜力。

  睿可 MR73A代表了更强大的“手”与“脑”的结合。这款拥有27个自由度的双臂机器人,通过“双臂柔顺控制”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作业方式的创新。

  睿可 MR73A支持上肢协同阻抗控制和牵引拖动操作,并配备躯干避碰与外力碰撞检测系统。这意味着睿可的双臂不再是刚性的执行末端,而是具备了感知接触力、动态调整动作甚至允许人类直接引导的柔性协作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人机并肩作业的安全性与流畅度。

  同时,睿可 MR73A集成的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动态避障及多点巡逻路径规划能力,能在仓库、工厂、展馆等复杂场景中自主移动,结合其多物体识别能力,灵活执行搬运、拾取、巡检、导览等多样化任务,成为一个移动的多面手。睿可MR73A搭载的语音大模型和多语言支持,以及融合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的AI视觉技术,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场景中的智能交互能力。

  睿可 MR73B则聚焦于成为更可靠、高效的“腿”与“升降平台”。其优势在于“智能升降”与“灵活调度”。它能以1m/s的速度移动,并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及关键的自主充电功能,充电时长仅2小时。

  睿可 MR73B 的智能升降能力是核心亮点,是睿可 MR73B在物流仓储场景中能自如适应不同高度的货架进行存取作业,或在产线上下料环节满足不同工位的高度需求,有效打通了空间限制,成为优化物流效率的关键一环。

  两款产品的共性在于都构建在强大的“自主”与“感知”技术基石之上。它们都强调通过视觉感知、物体识别对环境的理解,和通过路径规划、自主决策对任务的执行,以及与人/环境物理交互的安全性。

  近年来,中科新松不断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打磨和积累核心技术,包括自主导航、AI视觉识别、力控算法等,并成功集成到更拟人化的平台上,同时推动机器人角色从被动的“生产工具”向具备自主能力的“协作伙伴”升级。

  02瞄准工业与商业的柔性协作痛点

  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需落地于解决实际问题。

  中科新松为睿可人形机器人锁定的应用领域,直指工业与商业场景中传统自动化方案难以覆盖柔性协作生产、成本效益不高的关键痛点,致力于成为提升柔性与效率的“粘合剂”。

  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在汽车、新能源、3C电子、半导体领域,大规模刚性自动化虽已成熟,但产线切换、小批量定制、复杂物料转运以及需要人机紧密配合的精密环节,仍是自动化盲区。

  睿可 MR73A凭借双臂的灵巧性和移动性,能够胜任产线旁物料的智能分拣、上下料,尤其是非标件、跨产线的灵活转运,甚至利用其视觉能力进行设备状态巡检、工人/工厂安全巡查,有效填补了这些缝隙。

  而睿可 MR73B则依托其稳定的移动平台和升降能力,在仓储物流中心高效执行货物搬运、智能出入库调度,或在生产车间内作为移动的物料配送单元,相当于是AGV的升级版,将物料精准送达不同工位。它们的目标不是颠覆现有自动化产线,而是作为“柔性补充”,增强整个生产系统的适应性和效率。

  在商业服务领域,如展馆、酒店、写字楼、园区等,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虽在,但过往产品常因交互生硬或功能单一而受限。

  睿可 MR73A凭借其搭载的语音大模型、多语言支持及个性化语音风格,以及融合人脸、物体识别的AI视觉技术,不仅能完成基础的引导、咨询、文件取送任务,更能提供更自然、个性化、具备上下文理解能力的交互体验,显著提升了服务温度与效率,使其从“功能机”向“智能体”进化。

  睿可 MR73B在商业场景的潜力则体现在其可靠的移动性和调度能力上,可作为高效的内部物流载体,例如在大型办公楼宇内自动配送快递、文件或餐食,优化空间内的物品流转效率。

  这种场景落地的逻辑,则是中科新松对“人机协作”产品理解,这并非替代人力,而是让机器人接管重复、繁重、危险或枯燥的任务,从而释放人类员工去从事更具创造性和更高价值的工作。

  03双线布局背后的战略意图

  在同一个时间节点推出定位互补的两款人形机器人,睿可 MR73A侧重交互与灵巧操作,睿可 MR73B侧重移动物流,这是中科新松基于对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深刻洞察的战略落子,意在分散风险、整合平台、巩固生态位并巩固技术壁垒。

  人形机器人作为前沿方向,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仍在发展中。同时布局侧重不同能力的产品形态,让中科新松在多元场景,如工业复杂操作、高效物流搬运、深度商业交互风场景中并行技术探索与验证技术、收集反馈、快速迭代,有效分散了押注单一技术路线或市场方向的风险。

  更深层次看,尽管两款睿可系列机器人产品形态和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共享着大量底层核心技术,自主导航、多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能源管理、以及核心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包括支持ROS/ROS2,提供完整SDK/API接口。

  而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方面的深厚积累,中科新松能够在一个相对统一且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上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开发效率,也有效控制了成本,加速了产品迭代速度。

  从市场生态的角度看,无论是工业4.0追求的柔性智造,还是服务业升级所需的智能体验,“人”始终是核心。

  通过睿可 MR73A强化人与机器之间的智能、安全交互,通过睿可 MR73B优化服务支持系统的效率。中科新松意在“人机协作”这一未来关键生态占位。这种产品策略不仅仅是提升生产力,更是在推动“人与机器共同创造”的理念,真正实现从人类需求出发,让技术与人类共同进化,共同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体验。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