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湖南临湘浮标特色小镇的临湘民间艺人钓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浮标。一年生产浮标超2亿支,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80%以上……面对产业升级需求,临湘市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精准支持。目前临湘市已汇聚钓具浮标市场经营主体3130余家,直接带动6万从业者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清水大米、鄂托克前旗羊肉、五原向日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土特产”走出产区、走进市场,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
地标赋能 “土特产”变“金钥匙”
今年2月,安达奶酪正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全国首个被认定为地理标志的本土奶酪产品。
走进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鞍达实业集团,各式奶酪制品在“奶酪小屋”陈列,弥漫着浓浓奶香。“安达奶酪质感较硬,口感略咸,钙含量较高,比一般奶酪香味更加浓郁。”黑龙江鞍达实业奶酪厂厂长陈君对记者说。
好产品离不开好的资源禀赋。陈君介绍,安达地处世界三大优质牧场,孕育了优质的荷尔斯坦牛,产出的牛奶乳脂率高于普通牛奶,由此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奶酪。与此同时,安达奶酪坚守纯手工技艺,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2019年7月,安达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奶酪之乡”称号。2022年,安达奶酪代表中国赴美参加世界奶酪锦标赛,在全球近3000款奶酪产品评比中入围前35强。2025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对安达奶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陈君表示,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对于推动安达奶酪品牌建设与保护以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安达地区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的协同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当前,安达奶酪产品年产值预计达4亿元左右,可带动就业300余人。”陈君说。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除了安达奶酪,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盘锦大米等众多品质高、声誉好的农产品也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进行重点保护。其中,在吉林长白山人参示范区,建有人参加工企业300余家,产品涵盖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4大类300余种,2024年总产值近130亿元。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东北地区地理标志产业直接产值接近780亿元。
在内蒙古,“粮仓”“肉库”“奶罐”“绒都”是全国熟知的四张地方名片。在这些优势领域,内蒙古也正以地理标志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234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五原向日葵年产量达2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67亿元,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鄂托克前旗羊肉已带动合作社、农牧户3500多户,形成“龙头带基地连牧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产品溢价率达到15%以上。
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蝶变升级
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培育,如今“地理标志+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正为地理标志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伯龙地农业)的“稻梦空间”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取景地,也是辽宁省地理标志产品“清水大米”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沈阳市沈北新区位于北纬42度水稻黄金种植带,又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出了细腻光亮、晶莹剔透、回味绵甜的清水大米。2010年,清水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4年7月12日,清水大米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
依托清水大米知名度和稻田自然风光,锡伯龙地农业创造性地打造了集水稻种植、稻田观光、插秧体验、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的“稻梦空间”,吸引了各方游客。
锡伯龙地农业总经理赵爱军告诉记者,正是对于地理标志“IP”的深度推广、挖掘、打造,让清水大米这个“土特产”变成了“金招牌”。“2024年,辽宁省地理标志宣传推介活动启动仪式在‘稻梦空间’召开,线上直播推广和媒体的关注报道,带动清水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实现溢价,每斤上涨了1块钱。如今,‘稻梦空间’景区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赵爱军说。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顺应了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为推动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助力。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02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制度护航 持续壮大地标产业
地理标志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相关部门和地方还将继续坚持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效率赋能,切实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重要作用,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标准、加强质量管控是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介绍,目前辽宁省完成了全部地理标志产品的专用标准制定,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和地方标准为红线,督促行业协会、生产主体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大连还上线了地理标志溯源系统,实现“一物一码”,开启了“标志+标识”双重保护新模式。
吉林省大力实施长白山特色资源产品开发和保护工程,以人参、矿泉水、灵芝等长白山特色资源产品为重点,建立了生态环境溯源系统和动态监测系统。内蒙古也围绕“五原向日葵”等地标产品,通过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立了团体标准、构建追溯体系、完善多维保护机制。
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与省文旅厅合作推动地理标志与文旅深度融合,推出伊春铁力市、牡丹江宁安市2条含有地理标志元素的旅游线路;此外还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将地理标志与当地体验项目、特色节庆活动、展览展示、创意产品、餐饮美食等要素有机融合,打造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行业联动发展。
专家表示,未来,要持续通过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保护运用、示范引领和提质增效,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培育一个地标、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