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策扶持 为微短剧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21日 09时41分

  【文化评析】

  近日,为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明确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据悉,上海将设立互联网内容创作投资基金,支持微短剧、二次元、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直播经济等“互联网内容创作”产业发展。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创造了新的文化作品和文艺形式,并不断迭代演进。数字时代诞生了诸多文艺形式,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大众文艺。当下方兴未艾的网络微短剧就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作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大众文艺产品。这意味着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化创作和传播规律,引导形成数字时代的大众新文艺,全面适应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新要求。

  近年来,围绕微短剧制作、分发、传播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链,颠覆了传统的文化创作模式。据统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左右,超过2024年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目前,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微短剧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

  从表达内容上看,微短剧虽然剧情多以非现实题材为主,但是这些虚构情节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生活的想象和期待,为大众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情绪价值。从微短剧的产业链看,微短剧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较低,这也意味着很多草根可以进入微短剧制作行业,普通民众获得了创作文艺作品的机会,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创造了约64.7万个就业岗位。从表达方式看,微短剧精准切中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时间碎片化的生活节奏,通过极快的节奏、极强的反转精准切中观众的观影需求。

  网络微短剧受众群体广泛、传播速度很快、影响力巨大,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忽视的大众文艺形式。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目录”,入选的99部作品中有17部微短剧。未来微短剧还有更大的可能,利用微短剧这种文化形式,通过各种“短剧+”的形式,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地方文化和风土民情。

  当然,微短剧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一些微短剧过度依赖“高反转+爽感叠加”叙事模式,追求为观众提供极致的爽感,而忽视了正确价值观的表达和正能量内容的打磨。在短剧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微短剧的题材却越来越单一,甚至出现了极个别微短剧内容与社会公序良俗相悖的负面舆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近日也出台规定,强调坚决杜绝极端“反智”“雷人”“离谱”的人设、剧情等倾向。

  如何避免微短剧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积极发挥其正面效应?这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机制。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从备案审核、内容规范、传播秩序等多个维度,建立了以“分类分层”“备案编号”“违规整治”“AI治理”为核心的监管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微短剧产业链长、发展变化快、涉及面广,应持续完善监管制度。除了政府的监管,也需要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平台方建立创作导向审核机制、改善算法机制,引导制作方注重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鼓励平台方与制作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此外,要发挥正向激励机制的作用,培育扶持文艺精品,发掘优秀网络文艺人才,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举办主题创作大赛、设立微短剧年度大奖等形式,引导微短剧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现实议题。发挥微短剧在海外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将微短剧打造成为展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重要载体。

  (作者:靳永爱,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