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油画修复专家 为濒危艺术品延续生命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29日 09时54分

  这段时间,上海浦东美术馆,“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特展正掀起热潮。莫奈的朦胧、梵高的炽烈,令观众沉醉于跨越时空的艺术之光。聚光灯下,杰作熠熠生辉;光影深处,一场无声的守护同样撼动人心。

  其中一份守护的力量,来自于海盐县武原街道北大街一间普通的门店里。推门而入,室内静谧异常,唯有画笔轻触画布的沙沙声。这里是J.A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工作室,执掌“手术台”的,是贾鹏与安粟这对夫妻档油画修复专家。

  去年,他们把工作室落地在安粟父亲的老家——海盐。在这方静谧的“手术室”里,他们与时间赛跑,为无数濒危的艺术品延续生命,让它们重获新生,守护着无法估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诊——

  显微镜下的“望闻问切”

  踏进工作室的第一眼,我便被一面墙牢牢攫住了目光。

  上百件形态各异的工具,依据功能与尺寸,严整地嵌在定制的壁挂系统中,井然有序。它们如同外科医生手术台上待命的精密器械,只待修复师取用,为那些饱经沧桑的画作施行“起死回生”之术。

  据悉,油画艺术源起欧洲,风行至今已逾500年,传入中国亦有数百年。然而,温湿度的波动、灰尘虫蠹的侵蚀、人为的损伤,都会给油画带来不利的影响。

  巨大的修复需求背后,是“主刀医生”的极度稀缺。据介绍,目前国内拥有海外系统训练背景和国家级认证的油画修复专家仅二三十人。广州美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贾鹏,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权威的艺术品评估专家安粟,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都曾在法国阿维尼翁高等艺术学院研习过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

  贾鹏是北京人,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当时国内专业的油画修复与保护领域近乎空白。“不如出国去学这个,”他回忆起初衷,“若真能学成归来,正好填补这片空白。”这份使命感,引领他踏上了专业修复油画之路。

  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是跨学科专业,不仅涉及数理化知识和科技手段的应用,还要求从业者具备审美能力。“记得入学第一天,老师就强调:‘你们不是技工,不是匠人,而是研究人员。’”贾鹏说,因此他常自喻为“艺术医生”。

  “想动手体验一下吗?”贾鹏提议,我跃跃欲试。

  他小心翼翼地将一幅油画平铺在修复台上,只见这幅画色彩黯淡,细密的龟裂纹与斑驳污渍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时光的侵蚀。

  “修复中遇到棘手难题时,我总会不自觉地用医学思维去考量。”他解释道,这就像医生看病,先要“望闻问切”,首先要厘清作品的年代、作者及创作背景,评估其艺术与历史价值;再借助超景深显微镜、光谱类分析仪和专业图像采集系统等,“透视”油画的基底层、绘画层与保护层,精准分析颜料老化、层间分离等“病灶”;最后才能对症下药,甚至“动手术”。

  有时仪器能揭露意外,他举例道,“比如一幅未经修复的19世纪作品却检出了20世纪的颜料,便存真伪之疑。”

  他递给我一台体视显微镜:“修复的起点,是看清它。”我俯身贴近目镜,原本模糊的裂纹瞬间清晰放大,如干涸的河床般纵横交错。颜料颗粒、尘埃、甚至前人修补遗留的细微胶痕,都纤毫毕现。“裂纹走向可以揭示是自然老化还是外力损伤,”贾鹏在一旁指导说,“污渍成分能分辨是烟熏、霉斑还是清洁残留。”跟随他的目光,我仿佛触摸到每一寸绢丝传递的信息。

  短短几分钟的“显微问诊”背后,是深厚的艺术史、材料学与修复经验的沉淀。显微镜下,时间与损伤无所遁形。修复师的使命,便是让这些历史的低语再度清晰可辨。

  除——

  棉签尖上的“时光剥离”

  团队中,前期精细工序多由安粟负责,后期力量型工作则由贾鹏承担。从业近二十载,贾鹏与安粟带领团队保护和修复的作品逾万件,经他们之手重焕生机的画作价值超过数十亿元。其中,徐悲鸿的《妇人倚窗像》修复耗时最久。

  严重的受潮令修复工艺异常复杂。贾鹏解释道:“光是剥离粘连在画布上的背纸层,就耗费了两三个月。这个过程必须极其缓慢,绝不能像日常撕纸。任何湿度过高的处理,都会直接损伤画布正面的原始颜料。”

  贾鹏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与同系的安粟相识。毕业后,两人为追求艺术深造共赴法国,除了强烈的挑战欲,也渴望从新视角理解艺术。然而,法国初期的生活充满煎熬,除语言障碍外,巨大的学科跨度成为鸿沟。他们原以为该专业只需绘画基础,经过学习实践后方知油画修复是一项包含数十道严谨工序的系统工程,涵盖前期检查诊断、清洗、画层缺失修复与加固、施加颜料保护层、矫正平整度,以及揭裱、整体托裱、衬布加固、补色等关键步骤。

  修复需前瞻性地考虑作品的未来储存环境。贾鹏指出:“托裱工艺需考虑作品未来所在地的气候差异:长江流域以南易发霉,北方则易干裂破损,这要求我们具备预防性保护意识。”

  明确“病灶”后,安粟带我体验清洁环节。她面前排列着十几种色泽、浓度各异的特制溶剂,宛如药剂师的百宝箱。目标是练习材料上一小块边缘的顽固污渍。只见她用最细的竹签,尖端缠绕米粒般微小的脱脂棉,蘸取微量精确配比的溶剂。

  在安粟的指导下,我屏息凝神,尝试触碰污渍。“力度要极轻,如羽毛拂过,”她叮嘱道,“溶剂必须精准作用于污渍层,丝毫不能伤及底层的原画颜料。”

  我将棉签尖轻点于污渍之上,指尖的细微颤抖仿佛被无限放大。随着极其轻柔的滚动擦拭,显示屏上,那片深褐色的污迹竟如冰雪消融般渐渐淡去,底下清雅的青绿色随之显露。

  整个过程近十分钟,由于精神高度集中,我的手臂因维持稳定而微微发酸。这绝非简单的擦拭,而是把旧时光的痕迹(污渍)等从画上消除,可以说是一场分子层面的精妙“时光剥离”,每一次落点,都关乎艺术生命的存续。

  补——

  笔尖轻点的“断脉重续”

  最后,贾鹏带我体验了修复的另一个核心环节——填补缺失。

  艺术是灵动的生命,但艺术品修复却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贾鹏告诉我,艺术品修复不是简单将艺术品翻新。这个行当遵行国际通用的三大原则:一是可逆,即使用的修复材料是可卸除的;二是可识别,即修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识别;三是最小干预,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保护行为。

  因此,补充缺失的裂缝,他们都是用自行调配的可逆填充物——由进口胶水与动物皮胶等动物胶按比例混合而成。

  贾鹏递来一小碟调好的填充物,让我们在练习画布上尝试填补一个模拟缺口。捏着细如毫芒的笔尖,将填充物点入不及芝麻粒大的缺损处时,我才真切体会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含义。

  我时不时手腕微颤,用力过度,填充物便溢出边界或堆成小丘。这时,“可逆性”的优势立显,多余的填充物后续可以轻松铲平修正。

  然后,贾鹏示范给我看,只见他笔尖轻点,微量的填充物被输送到精确位置,再用极细的笔锋轻轻晕染开,与周围的笔触肌理天衣无缝地融合。这不仅仅是填充,更是在断裂的时光脉络上,以无比的耐心和技艺进行“断脉重续”,让艺术生命重新获得支撑的力量。

  “修复方案不是死的,”他解释道,“就像医生要根据病人反应调整用药,我们每处理一步,都要观察效果,随时调整。”在贾鹏看来,修复师与医师都需要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都需要面对可能“无力回天”的情况,也都需要去回应与“患者”之间复杂的关系。

  最近,夫妻两个正全心投入浦东美术馆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特展工作。这也是奥赛博物馆在国内举办的内容最完整的一次特展。除了该博物馆以外,他们还是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泰特美术馆、上海浦东美术馆等多个艺术场馆的合作伙伴。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