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市场渗透率近45%,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普及阶段。
来源:EV世纪
随着新能源车主群体的不断扩大,车主对车险及配套服务的需求也日趋激烈。保险公司作为车主服务的重要一环,正加速迭代,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加多元化、定制化的保障与服务方案。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头部保险公司纷纷布局,通过搭建专属的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全链条资源,构建差异化服务能力。
太平洋保险推出了“新能源车主生态服务体系”,聚焦电池安全、绿色出行等核心场景,提供覆盖电池保障、充电指引等服务,同时与新能源主机厂合作,推出原厂维修直连服务,提升理赔效率。平安保险则依托于“好车主APP”打造了新能源车主全流程服务平台,整合充电预约、电池检测、代驾、救援等场景化专属服务,实现投保、服务一站式触达。
中国人保则是在官方平台“中国人保APP”开设了“新能源专区”,以车主高频需求为核心,集成在线投保、查保理赔、充电地图、道路救援、车辆洗护、行业资讯、车辆置换等多个服务模块,形成覆盖新能源车主用车全周期的服务闭关。且该专区通过优化服务链条与功能集成,进一步贴合新能源用户的使用习惯。
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中国人保APP的“新能源专区”将投保、充电、救援等功能集中在同一平台,减少了在多个APP之间来回切换的时间和操作步骤。出行途中遇到电量不足时,可快速定位附近充电站并显示价格,一键导航直达,同时提供新能源车使用技巧与相关资讯,整体体验非常高效、省心。
相关专家指出,随着新能源车逐步迈入“后百万时代”,新能源车险正从增量市场进入深水区,面临着产品创新、风险定价和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转型挑战。新能源车的维修渠道相对封闭、原厂配件占比高、零配件通用性不足、社会化维修体系待完善等特点,导致维修费用长期处于高位。这一现状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筑牢风险保障底线,更需要在理赔效率提升、维修资源协同等方面实现突破。
与此同时,行业也在探讨保险产品的创新路径,包括推动驾驶行为数据共享、研发按使用计费(UBI)等新能源专属产品模式,以提升未来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和成本管控能力。
从整体看,新能源车险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价格维度,而是转向综合服务能力与用户运营能力的比拼。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资源协同深化,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或将进一步向“保障更精准、服务更高效、场景更融合”方向演进,为车主提供更优质的用车体验。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