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极端热浪考验着人体极限。西班牙《趣味》杂志网站8月10日发表报道,解释了这些极限是什么,温度和湿度如何影响人体,以及哪些措施可以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真正的危险来自什么。内容编译如下:
西班牙眼下经历的热浪正在打破纪录,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各种问题:我们的身体对极端高温的真实耐受极限究竟在哪里?答案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字,因为这取决于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然而,科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和机制,帮助我们理解当高温开始突破我们的防御极限时会发生什么。甚至这其中也有物理学的解释,因为我们要区分热量和温度。
了解这些极限不仅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更是一种预防工具。知晓人体如何反应、哪些是风险指标以及湿度或适应性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可能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安然度过炎热的一天,或者要面临紧急就医的情况。
要真正理解极端高温如何影响我们,仅谈论“高温”或“体感温度”是不够的。人体内部的一些机制、生理极限和环境因素以相当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
人体理想体温37摄氏度
当体温保持在37摄氏度时,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在这个温度下,化学反应和生理过程都能保持正常运行。在温度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能够触发身体的防御机制和热应激反应。
危险极限:体温达到40摄氏度
当体温超过40摄氏度,中暑的风险会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体内蛋白质开始变性,像大脑和心脏这样的重要器官如果不能立即反应,就有可能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什么是湿球温度,为何重要
湿球温度是一个综合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指标。它用来衡量通过汗液蒸发来冷却身体的真实能力,比干球温度更能准确地评估风险。
湿球温度35摄氏度的临界阈值
湿球温度超过35摄氏度,汗液就无法有效蒸发,身体即使在静止状态下也会开始积聚热量。这是人类耐受的理论极限,已经在生理学研究中得到证实。
出汗的原理
汗液是人体自然的降温系统。汗液蒸发时,会以热量的形式消耗能量,从而冷却皮肤和血液。但是,其有效性取决于通风和环境湿度。
汗液何时失效
在非常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汗液蒸发会减慢,直至失去其保护功能。脱水也会减少汗液的产生,使身体失去抵御高温的主要防御机制。
凉爽夜晚对恢复的重要性
持续暴露在高温下而没有在夜间得到休息会增加疲劳感,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累积风险。所谓的“热带夜晚”,即最低气温超过20摄氏度到22摄氏度,会使身体的恢复更加困难。
风险因素:年龄、健康和体力活动
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缺水也会增加过热的风险。
适应环境:有用但有限
人体可以在一两周内部分适应高温,改善出汗和血流分布。即便如此,这种适应也无法阻止持续极端温度的影响。
机构预测未来热浪将增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警告称,极端高温事件将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这意味着我们将更频繁地接近人类的生理极限,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措施。(编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