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今年1至7月,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同比增长5.6%,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了新动能。
数据看得见:纵观今年铁路投资建设数据,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亿元,同比增长3.9%;到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5.2%;再到七月,从开局良好到高效推进,我们不难读出我国经济稳中有进整体向好态势下的“加速度模块”。铁路是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国铁集团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高质量推进铁路工程建设及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既推动了多地铁路项目优质高效落地,也有效拉动全社会投资。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铁路投资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消费空间、畅通内外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百姓看得见:“轨道上的中国”像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正快速伸展、尽显活力。在构建“6轴7廊8通道”的交通格局中密织“八纵八横”高铁网,铁路之于人民群众,不再只是“经济大动脉”,更像是与家家户户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毛细血管”,高铁修到哪儿,那里老百姓的日子就更热火起来。随着沈白高铁贯通辽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助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瑞梅铁路建成后将一路串联起赣南革命老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崇太长江隧道项目将结束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为生态文旅产业谱写新篇。铁路投资建设的一帧帧缩影清晰可见,它们必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精准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发力领域。
科技看得见:作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保障国家重大安全的交通项目,铁路建设既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新质生产力孵化培育和拓展应用的重要承载平台。沪渝蓉高铁武宜段试验成功,模拟多种供电方式下的牵引网故障后,系统展现出“毫秒级响应、秒级自愈”的硬核科技实力。贺兰山项目为减少对明长城的扰动影响,建设团队将传统钻爆法改为“机械开挖+C6钻机作业+动态监测”低扰动组合技术,在加强对古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确保隧道高质高效掘进。“领航号”盾构机拥有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智能分析和自主判断的“超级大脑”,可在崇太长江隧道建造中实现自主掘进,做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人工智能在铁路建设领域的应用令人欣喜。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正如岳飞笔下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8月16日包银高铁银巴支线贺兰山隧道顺利实现全隧贯通,铁路投资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张朦)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