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大盘表现依旧强势,然而前期涨幅较猛的PEEK材料指数、光模块CPO指数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人民日报发布经济时评《从赛场到市场,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对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面对的问题进行了评论,行业已经处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
方正富邦基金李朝昱认为,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涨幅较大,短期积累的获利盘可能需要消化;外因来看,近期海外降息预期出现波动,压制风险偏好,美股科技股也出现明显调整,带动全球科技类资产共振回调。此次波动更多的是技术性回调与情绪扰动,并非产业趋势拐点。具有核心技术壁垒与明确商业化路径的优秀企业有望持续吸引资金青睐。
我们也发现今年以来,机器人本体厂商接连拿到订单,行业加速推进规模化生产。8月20日,天太机器人与山东未来机器人、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港仔机器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0000台订单,这是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诞生以来数量最大的单笔订单,率先撞线“规模商用”。
另外,智元举办首届机器人合作伙伴大会,展示了未来5年的目标与规划,其中2026年计划出货超3万台机器人。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已突破83个,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量价齐升。72家中标企业中,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合计拿下总成交金额的六成。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加速从“整体憧憬”迈向“订单验证”。
我们认为,头部本体企业开始获得规模化订单,往往表明其所在行业需求旺盛,产品逐步走向成熟。这可能是整个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的先行指标。在机器人的投资上,我们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行业竞争格局,产品技术壁垒,盈利能力,财务表现等等,选出最优质的公司。具体到板块,大小脑算法,灵巧手,丝杠,减速器等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环节。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长周期、高投入的赛道。当前的订单只是“从0到1”的突破,未来能否实现“从1到N”的爆发,还需要关注技术突破的速度、成本下降的曲线以及更大范围应用场景的打开。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过程中都伴随着各种困难和扰动,但技术创新却从未因此而停止,人形机器人已经处在从0到1的过程之中,未来的产业趋势十分明确。因此,我们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依旧保持信心和期待,看好行业长期的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投研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或未来投向保证。观点具有时效性。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