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王兴军、研究员舒浩文和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骋在6G与光电融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基于光电融合集成技术的自适应全频段高速无线通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27日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技术赋能全频段泛在接入无线网络示意图
王兴军团队提出了“超宽带光电融合无线收发引擎”的概念,基于先进的薄膜铌酸锂光子材料平台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芯片,实现了超过110 GHz覆盖范围的自适应可重构高速无线通信。并基于该核心芯片提出了高性能光学微环谐振器的集成光电振荡器(OEO)架构,通过高精度微环的频率精确选择并锁定振荡模式,从而产生在超宽带范围内任意频点的低噪声载波与本振信号,首次实现了0.5 GHz至115 GHz中心频率的实时、灵活、快速重构能力,跨越近8个倍频程的低噪声信号调谐性能。
全频段无线通信星座图及误码率结果
“6G是一种更为强大的通信技术,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可靠性,支持更多新兴应用场景,人类生活方式将发生系统性变革。比如,可以与卫星融合,实现全域无缝连接,未来,不论是在沙漠、海洋,甚至是遥远的天宫空间站也将拥有极速Wi-Fi;依靠6G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北京的医生可以通过机器人跨省为患者做手术,精准度丝毫不受影响。此外,还能够感知周边的环境和物体运动情况,大幅度提高无人驾驶的感知力等。”王兴军说。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王兴军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着力提升系统集成度,以实现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和天线的单片集成,最终实现可适配任何系统的“即插即用”型智能光电融合无线通信模组。“团队期待这些研究能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革命的技术引擎,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与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