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17日报道,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桑人知道斑马的条纹是怎么来的。很久以前,一只没有条纹的斑马和一只正在照看火堆的狒狒吵了起来。斑马气得踢了狒狒一脚,狒狒一屁股摔在地上——屁股被摔得又红又疼。但紧接着,斑马自己绊了一下,摔进了火堆里,燃烧的树枝在它身上留下了条纹状的印记。
如今,进化生物学家们相当确定桑人的说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给出另一种解释方面,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尽管存在多种理论,他们仍无法就以下问题的真正答案达成一致:斑马的条纹究竟是怎么来的?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哈米什·爱尔兰说:“我们能登上月球,能做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不知道斑马为什么有条纹。这太有意思了。”
这并非因为科学家们没有努力尝试。人们只要看到斑马,似乎就会想知道它为什么带有条纹。仅在过去十年里,一些科学家坚定地认为,条纹同体温调节有关:黑色条纹会吸收更多热量,与白色条纹搭配时,就能促进空气流动。
不过,爱尔兰在英国《生物学研究》杂志上指出,这一理论在数个方面站不住脚:条纹的间距和分布同体温调节所需的条件不相符;斑马甩动尾巴的动作也会抵消其可能产生的降温效果;而且,靠黑色条纹吸收热量来实现降温,本身也是一种相当奇特的体温调节方式。
答案会不会同蚊虫有关?另一些科学家曾给马穿上带有斑马条纹的“外套”,结果发现吸血昆虫似乎会被迷惑——这并非仅仅因为马穿上了“花哨的衣服”。他们认为,条纹的作用是防止蚊虫。
爱尔兰在其关于斑马条纹研究现状的综述中承认,这或许是一种优势,但他质疑道:这种优势是否足以超越在稀树草原上让斑马带着如此显眼的大条纹在狮子眼皮底下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动物都会选择让自己不那么显眼。如果周围有狮子,谁还会担心被蚊虫叮咬?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这么显眼的大条纹在应对狮子时,实际上也可能是一种优势。这些棱角分明的线条是“眩晕性伪装”,狮子显然会被迷惑,搅得晕头转向,斑马就能趁机逃走。但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十分稀少。
同其他所有理论一样,这一理论也面临一个足以推翻它的质疑:如果条纹真的如此有益(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为什么不是所有动物都有条纹呢?爱尔兰问道:“为什么同斑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其他动物没有条纹?”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解释为何条纹对斑马有益,却对其他动物不是同样有益的理论。
让爱尔兰感兴趣的一个观点是“信号传递”理论。斑马同其他许多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不反刍,因此同其他动物的饮食重叠度较低。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同角马等动物组成混合兽群。近距离看,条纹十分显眼,能让斑马同其他食草动物相互识别,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安全的兽群。而从远处看,条纹会模糊成一片,仍能起到一定的伪装作用。
这或许确实是答案的一部分。但爱尔兰表示,事实是,目前仍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而这一点本身就很有意思。他说:“自然界中仍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事物。但斑马条纹这件事,不像某些深奥的生物化学问题那样需要大型实验室,也不需要原子物理学或高等数学的支撑。它就摆在人们眼前,一眼就能看到。”(编译/林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