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春风化雨润高原,一甲子沧海桑田谱新篇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01日 09时36分

  六十载春风化雨润高原,一甲子沧海桑田谱新篇。

  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这份奇迹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上,更镌刻在教育事业从落后迈向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中。

  回望过往,民主改革前,文盲率高达95%以上。如今,15年公费教育全面普及,知识火种传遍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西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教育落后的面貌,更筑牢了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持久内生动力。

  普惠之光照雪域 15年公费教育筑牢教育公平根基

  “在学校吃饭、住宿都不用花钱,还有新校服和文具!”在海拔4000米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12岁的贡乔热旦谈起校园生活,脸上满是笑容。如今,他不仅能每天吃上营养均衡的餐食,更凭着刻苦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列。

  贡乔热旦安心求学的底气,源于西藏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学前至高中(含中职)阶段教育15年公费教育政策和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

  40多年来,西藏自治区持续加码教育保障,连续22次提高教育“三包”经费补助标准,2025年达到年生均5700元,累计1196.56万人次受益。建立各学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落实学生资助资金443.42亿元,受助学生2274.33万人次。这些保障不仅大幅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更让无数像贡乔热旦一样的孩子,放下顾虑逐梦求学。

  2024年,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100%、毛入园率91.33%,1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认定;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7.86%,随迁子女与残疾儿童安置率均达100%,74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22个实现全域均衡的省份。

  如今,通过建立控辍保学常态化督查报告制度,持续巩固动态清零目标,全区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西藏各族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梦想照进现实,教育公平的阳光洒满雪域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铸魂育人守初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新时代的西藏少年,应该努力学习,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阿里地区孔繁森小学学生次旦卓嘎在参加完自治区第二届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大赛总决赛后难掩激动。

  武汉西藏中学学生旦增扎西通过近期思政课程的学习,深有感触:“了解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后才知道,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各民族只有团结奋进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少年们真挚的话语,正是西藏教育聚焦“铸魂育人”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强调“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这为做好新时代西藏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截至2024年,全区已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499所,10所学校荣获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2所学校(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名教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24年抽查显示,全区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的识别率、知晓率超过95%;幼儿园大班儿童在语言能力测评的“答”“认”“选”“做”“学”“说”六方面,平均得分率处于较高水平。

  如今,西藏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让爱国爱党、团结奋进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

  双向奔赴聚合力 构建民族团结人才链

  “看着孩子们收拾行李返乡,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在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的宿舍里,52岁的教师丹赳看着即将毕业的孩子思绪万千。

  40年前,13岁的他作为“西藏班”较早一批受益者,一路从初中读到高中,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到西藏大学任教。2001年,他又选择来到济南西藏中学,从昔日“西藏班”的学生,成为今日“西藏班”的老师。

  在海拔4700米的阿里地区措勤县,陕西省铜川市的援藏教师肖宜,正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草原深处。

  从丹赳的“走出来”,到肖宜的“走进去”,两种教育力量在高原上交汇,构建起“援藏培养——本土成长——反哺家乡”的民族团结人才链。

  1985年,全国16个省(市)开办西藏初中班,一条连接雪域高原与区外省市的教育协作桥梁就此搭建。多年来,西藏班(校)已累计招生17万人次,为西藏培养输送了7.2万余名各类人才。当年“走出去”的一批批学生,如今扎根在西藏各行各业,成为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

  教育支援从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聚力:各援藏省市先后选派2600余名教育人才走进高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留在西藏,截至2024年,“组团式”援藏已帮带本地教师2500余名、团队150多个;同时,9批次共2600余名西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赴对口支援省市开展跟岗培训,在交流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育队伍。

  如今,随着“智慧教育”和“人才反哺”政策的持续深化,“西藏班”将继续优化培养模式,为雪域高原培育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栋梁之材。

  提质增效强内涵 高质量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世界海拔最高、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科研人员身着安全反光马甲,在西藏首个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站有条不紊开展例行科考,为高原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科研支撑。

  近年来,西藏大学持续强化学科建设,学科实力与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生态学学科跻身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前18名,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两大核心学科成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70余名科研人才及6个创新团队入选自治区首个“珠峰英才”人才计划。

  围绕西藏发展需求,西藏高校立足学科优势,持续输出科研成果与专业人才。西藏农牧大学聚焦高原农牧业,以特色专业攻关牧草培育、藏香猪养殖等技术,培养实用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西藏藏医药大学深耕藏医药传承创新,挖掘传统典籍、研发现代藏药制剂,培育专业人才守护群众健康……各高校协同赋能,以实际行动推动西藏高等教育提质发展,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等教育发力的同时,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来自拉萨市当雄县宁中乡的坚热益西,目前是一名民用直升机女性飞行员。“2016年,我从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现在在拉萨雪鹰通航担任飞行职位,平时除了参与空中旅游工作外,还负责空中救援,非常感谢学校的培养。”坚热益西说。

  近5年,西藏职业教育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5万人,新增23个特色专业覆盖清洁能源技术、藏医药、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真正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人才育在岗位需求上”。

  截至2024年,西藏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53万人,每十万人口本科在校生人数达到838人,本科及以上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占比超过50%,教育成果正转化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西藏教育系统正锚定教育强区的宏伟蓝图,深入实施“铸魂、提质、夯基、强师、护苗”五大工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