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禹涵
熔融的玻璃液如一道笔直的玻璃瀑布般垂落,在机械臂的精准操控下,蜕变为一块液晶屏的核心“地基”——基板玻璃。这块基板玻璃四周方正,面积约5.5平方米,厚度仅0.5毫米。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陕西咸阳高新区的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虹股份”),在该公司G8.5+基板玻璃生产线上,近距离观察这一填补国内产业链上游空白产品的诞生过程。
如今,在咸阳高新区这片曾孕育出中国最大彩色显像管基地的土地上,正展现出“点砂成金”的现代产业图景,一条“从石英砂到电视机”的新型电子显示产业链在这里构建成形。
生产线上的“硬核”突围
基板玻璃对平整度、透光率、强度要求苛刻。如何将石英砂变成一块基板玻璃,曾是中国电子显示产业长期难以攻克的难题。彩虹股份能够实现突围,核心在于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溢流下拉法工艺。彩虹股份电子玻璃研究院副院长徐莉华指着生产线解释:“熔融玻璃液从特制的溢流砖两侧均匀流下,在砖体底部汇合,依靠重力自然下拉成型。这种方法能生产出表面无需二次研磨、超平整、无划痕的高品质基板玻璃,这是制造高分辨率面板的关键。”
“特别是G8.5+基板玻璃的下线,成功打破了行业技术垄断、破解了产业难题。”虹阳显示(咸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琎说。这不仅意味着能生产出尺寸更大的面板,更代表着对成套装备、核心工艺、特殊料方、检测技术的完全自主掌控。
“我们已构建起覆盖全产业环节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了基板玻璃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徐莉华补充道。
去年10月,《陕西省培育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发布,明确将“高世代基板玻璃提升工程”列为七大工程之一。
作为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彩虹股份已打造出完整的创新链,具备产品、装备、工艺、工程等全套研发能力,攻克了热端装备和关键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瓶颈,完成了自主设计,并实现联合研发配套。彩虹股份总经理徐剑表示:“未来5年,彩虹股份将加快扩大高世代基板玻璃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空中连廊下的产业共生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会在产业链的协同中得到放大。咸阳高新区世界首创的88米空中连廊,一端连着彩虹股份旗下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G8.6液晶面板生产车间,另一端则连着显示器制造商——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捷科技”)的装配车间。
连廊这头,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尺寸液晶面板被机械臂精准抓取;连廊那头,在冠捷科技的车间里,SMT贴片机飞速将精密元件“种”在电路板上,自动锁附机械臂高效地进行组装工作。在流水线末端,每8秒便能生产一台“咸阳制造”的电视机整机。
作为全球显示器销量冠军,冠捷科技实力强劲。“我们的出货量已经连续22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5%以上。产品通过中欧班列等出口波兰、土耳其等国家。”冠捷科技总经理助理高新原介绍。
彩虹股份作为链主的牵引作用,远不止体现在这条连廊上。“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彩虹股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和战略合作。”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新说。
以彩虹股份为核心,咸阳高新区吸引峻凌电子(咸阳)有限公司、咸阳卓英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咸阳冠石科技有限公司等5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在此聚集。同时,作为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冠捷科技也带动省内20余家上游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咸阳高新区新型电子显示产业链形成了“基板+面板+整机”的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链式招商,加快推动产业链向新兴显示技术领域发展,助力陕西省加快培育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集群。”陈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