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就能防秋燥”,这种说法不完全对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09日 09时31分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杨涛介绍,白露节气北方空气湿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此时人体易受干燥气候影响,也就是“燥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症状,与“秋燥”有关且关联密切。

  “多喝水就能防秋燥”,这种说法不完全对。燥邪伤人的核心原因是“津液不足”。中医的“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不仅是“水”,还包含气血运化生成的其他维持生命活动的液态物质,如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一方面,喝水是防秋燥基础。水是津液的主要来源。及时补水能直接缓解“津液不足”的问题。正确的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喝温水”:

  “少量”是每次不超过200ml;

  “多次”一般是间隔1至2小时,但也不能盲目按固定频率饮水,要考虑运动量、气候或疾病状态,心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饮水量;

  “温水”是35至40℃的水。

  另一方面,中医防秋燥遵循“滋阴润肺、生津止燥”的原则,分饮食、中医调理两类方法。

  在饮食方面,推荐滋阴、润肺、生津的食材,如梨或白萝卜煮水,可以适当增加冰糖、山楂或蒸梨(梨去核后放入香油和冰糖蒸),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谨慎食用。

  在调理方面,推荐2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按揉1至2分钟,有酸胀感为宜。一个是中府穴,按揉可疏通肺经,可以缓解咽干、咳嗽;另一个是照海穴,能滋阴润燥,改善口干咽干。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史迎春)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