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预测谁会失明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17日 10时13分

  参考消息网报道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9月14日报道,研究人员14日在第43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生学会大会上发表一项研究,显示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成功预测出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治疗以稳定角膜并保护视力。

  这项研究聚焦圆锥角膜患者。圆锥角膜是一种视力障碍,一般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并且往往在成年后恶化。每350人中就有1人受其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病情可以通过佩戴隐形眼镜来控制,但在其他情况下会迅速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目前,判断哪些患者需要治疗的唯一方法是持续监测患者。

  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评估患者眼部图像,并且结合其他数据,成功预测哪些患者需要立即治疗,哪些患者可以继续监测。

  这项研究出自英国伦敦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国民保健制度信托基金会的沙菲·巴拉勒博士和他的同事。巴拉勒说:“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眼睛的前窗——向外凸出。”圆锥角膜会导致年轻患者视力受损,这也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角膜移植原因。

  他说:“一种称作‘交联’的疗法可以阻止病情发展。如果在永久性瘢痕形成之前进行交联,通常可以避免角膜移植。然而,医生目前无法预测哪些患者的病情会恶化而需要治疗,哪些患者仅靠监测就能保持病情稳定。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多年的频繁监测,而交联治疗通常在病情发展后才会进行。”

  这项研究涉及一组转诊至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国民保健制度信托基金会进行圆锥角膜评估和监测的患者,包括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扫描眼球的前部以检查其形状。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分析6684名患者的36673张OCT图像和其他患者数据。

  仅凭首次就诊的图像和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就能准确预测患者病情会恶化还是保持稳定。利用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可以把三分之二的患者归类为低风险组(无需治疗),将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归类为高风险组(需要立即进行交联治疗)。如果结合第二次就诊的信息,该算法可以成功对高达90%的患者进行分类。

  交联治疗使用紫外线和维生素B2(核黄素)滴剂来强化角膜,并且在超过95%的病例中效果显著。(编译/赵菲菲)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