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圆满收官“2025年金融教育活动周”。本次活动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多维布局与创新实践,将金融知识精准传递至各类群体,切实筑牢金融消费安全防线。
一、活动详情:精准覆盖重点群体,构建多维宣教网络
本次活动周依托“线上+线下”双渠道,形成覆盖重点群体、贯穿多元场景的宣传体系。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开展反诈预防警示教育形式,重点聚焦青少年、新市民、老年人、农村居民等金融教育重点群体开展分层次、针对性的宣教服务,用实际行动擦亮“红金渝”底色。
•针对青少年群体,在重庆金融职业学院开展了由金融知识宣传志愿者+“马消消”数字人的宣传组合,前沿科技的吸引让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反诈防诈的学习中,通过与“马消消”数字人的互动,了解最新防诈知识。
•针对老年群体,充分发挥金融教育社区网格员优势,在康庄美地一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通过党员、金融志愿者的反诈案例讲解、 “击鼓传花”游戏形式问答、反诈情景还原等形式向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宣传金融知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针对农村地区人群,志愿者深入中梁山农村地区,将反诈知识带到田间地头,给村民来了一场田地里的金融知识盛宴,志愿者们用“冒充村委会收集个人信息”“免费领鸡蛋诈骗”等实际案例让老年人和村民了解诈骗手法,认识保护好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针对新市民群体,通过在九龙坡商圈、冉家坝商圈等地,向外卖小哥、快递员、营业员等新市民宣传“路边二维码不乱扫”“杀猪盘防范”等风险防范内容,提醒新市民们提高自身电信诈骗防范意识。
在线上,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花粉圈”社区、小红书等全渠道发布“代理维权陷阱”漫画、“云养经济骗局”科普文章等内容,以生动形式揭露不法中介套路,同步联动合作媒体扩大传播覆盖面,构建“自宣+外报”的立体传播网络,截至目前已获得200余家主流媒体及行业平台深度报道,其中包括“中国日报网”“环球网”“ 中国报道网” “ 消费日报”等,覆盖行业资讯、财经报道、地方新闻等多个领域,累计传播覆盖超350余万人次,有效传递了公司在活动中的积极作为与专业价值。
二、创新之举:科技赋能与模式升级双轮驱动,打造特色宣教模式
1. “科技+宣教”深度融合:活动重磅推出消保品牌“马消消”及专属消保数字人,向广大金融消费者和公司客户传递公司“科技+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以“金融知识大使”身份参与互动,支持普通话、重庆话、四川话、广州话等多语言问答,能精准回应反诈防非、征信、金融黑灰产等问题,大幅提升宣教趣味性与互动性。
2.“场景化设计+宣教”强化实践:摒弃传统宣讲模式,针对不同群体打造沉浸式体验:为老年人设计“ 中奖诈骗”情景模拟,为青少年还原“游戏皮肤诈骗”全过程,为新市民拆解“手机扫码陷阱”操作链,通过“案例还原-漏洞分析-实操演练”闭环,让金融知识从“纸上文字”变为“实战技能”。
3. “阵地+流动”全域覆盖:构建“固定基地+流动课堂”宣教网络,既依托金融教育合作基地开展常态化活动,又通过党员带头走向田间地头、网格社区直达一线等流动形式,让金融教育更接地气。
三、活动成效:知识普及与意识提升双丰收
活动通过多渠道传播与精准服务,取得显著成效。线上累计覆盖超350余万人次,覆盖城市、县域及乡村多个区域;线下开展专题讲座、互动活动7场,发放宣传资料、宣教品0.8万余份,直接服务群众超7000人次。经现场调研,参与群众对电信诈骗识别率、非法金融活动警惕性显著提升,其中骑手、货车司机等群体对“新型诈骗防范”“征信保护”等知识的掌握度达90%以上。
四、未来展望:持续深化宣教体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下一步,马上消费将持续落实监管部门要求,立足“金融为民”初心,进一步完善金融教育长效机制,以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把金融教育做实做细,为建设金融教育强国、守护群众“钱袋子”贡献马上力量。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