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如“海上鲲鹏”展翅欲飞。在这座13.7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上,游客不仅可近距离观察海底沉管隧道实物构件,更能在观景平台收获“超级工程与海天一色”的震撼同框。从纯粹的技术丰碑到可触可感的文旅新地标,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超级工程正在完成一场意义深远的蜕变——它们不只是交通版图上的节点,还是连接国家叙事与个体体验的情感纽带。(据10月27日央视新闻)
曾几何时,超级工程在公众认知中多是遥不可及的符号。它们以数据、图纸和新闻影像的形式存在,虽令人自豪却始终隔着一层朦胧的壁垒。而今,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文旅试运营打破了这种距离感。游客漫步环岛步道,通过VR技术“潜入”海底隧道施工现场,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硬核科技的魅力。这种转变背后是发展理念的升华:最顶尖的工程奇迹,其荣耀理应与每一位国民共享;最前沿的科技成就,最终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放眼全国,超级工程变身网红打卡地已非孤例。横跨贵州的花江峡谷大桥,让游客能在距江面800米的高空品咖啡,在桥塔玻璃厅俯瞰“地球裂缝”;港珠澳大桥的观光航线,让乘客得以近距离领略大桥雄姿。这些工程正从单一功能设施升级为集科普教育、主题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重塑着中国的旅游版图。
打卡超级工程,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张社交媒体的惊艳照片,更是一场多向赋能的价值重构。这是硬核实力的软性展示。当游客在西人工岛了解世界最难跨海集群工程的建设历程,在花江峡谷感受“天堑变通途”的伟力,大国工匠精神便从抽象概念化为可感可知的具象体验。这是文旅融合的新动力。深中通道未来规划的低空观光、花江峡谷大桥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让超级工程从通行节点变为区域发展引擎。这是一堂生动的国民教育课。在沉浸式体验中,工程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创新精神得以传递,激发着年轻一代对科技的热爱。
走,打卡超级工程,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与时代的对话。硬核基建与柔美山水相得益彰,技术奇迹与人文关怀交融共生,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高度,更是一个不断超越、与民共荣的鲜活中国。期待更多大国工程揭开面纱,创新文旅模式,让国人在领略科技之魅、工程之伟的同时,收获更多惊喜体验——最好的国家叙事,是那些让人民亲身感受、共同分享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