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 撬动文旅消费活力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10月20日 09时48分

  前不久的中秋国庆假期,高铁出行热颇引人关注。黄金周开启前,“买票难”就屡次登上热门话题榜。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2009.8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假期8天,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686.2万人,约为今年春运期间的两倍。

  高铁出行的高热度,折射出人们交通需求的微妙变化。“坐着高铁去旅行”,对于不少国人来说,已成为鲜活的生活图景。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全国95%以上城区人口50万的城市都已经被连缀成网,城市群间的距离被拉近,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人们都可以乘坐高铁顺畅到达。

  不仅如此,随着高铁月票、通票等多种新票制产品的推出,高铁跨城“公交化”“地铁化”趋势日显。这也高度契合了人们日趋个性化、特色化、小众化的旅行需求和趋势。较快的速度、便捷的换乘、极高的准点率,让高铁成为比较理想的出行工具。尤其是一千公里之内,高铁的性价比已经高于飞机。

  高铁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旅行这种生活方式,并撬动文旅消费活力。高铁的开通和普及,缩短了人们与旅行目的地的时间距离,激发了人们的旅行需求和兴趣,带动了旅游消费。周末短途游的火爆,与高铁的发展不无关系,多少“说走就走”的旅游就此实现。不少地方还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高铁,比如连接杭州市与黄山市的“杭黄高铁”、跨越云贵川三个旅游大省的“成贵高铁”等,高铁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每一次高铁新线路的开通和由此而来的高铁网络动态发展,悄然影响着人们对旅行目的地的选择。以往,人们多是目的地优先,而现在,“高铁N小时圈”成为新的选择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交通条件的持续变化,为处于不同空间的旅游资源赋予不同的价值,让它们处于动态的竞争中。对于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资源来说,高铁的到来激活了沉寂的市场,由此盘活的旅游资源或为当地带来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而对于另一些交通基础较好但旅游资源特色不突出的地方来说,高铁带来的或许是人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新隐忧。不论哪种情况,都是推动当地旅游业转型升级甚至重塑地域经济发展的宝贵契机。

  可以预计,高铁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旅游经济的增长亮点。如何利用高铁撬动当地文旅市场,各地应保持敏锐,抓住机遇。特别是,历经多年发展,“四横四纵”高铁网已全面建成,“八横八纵”高铁网加密形成。普遍抬高的交通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让同类或同空间旅游资源站在了被拉平的新起跑线上。要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唯有在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增强品牌形象运营等方面动脑筋、下功夫,摒弃快餐化、同质化。而对于更高层级的行政区划来说,如何更好发展全域旅游,创新通票制度,让高铁更巧妙串联起当地旅游资源,激活旅游消费活力,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值得不断深思。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丹)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