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10月27日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指出“让故宫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故宫博物院和文博、文旅业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用心用情讲好故宫故事,以坚定信仰书写典守文脉、服务人民、活化利用崭新篇章,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璀璨光彩与深厚底蕴。
故宫现存宫殿建筑1050座,文物藏品195万余件/套。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院长王子林看来,挖掘阐释文物背后的价值是故宫人肩负的时代使命。“故宫学始终要站在中华文明史发生、演变和发展的高度研究故宫,将故宫乃至与故宫发生互动关系的整个中国及世界纳入故宫学的研究体系之中,明理征义,构建影响古代中国文明走向的文物体系、文献体系和价值体系,彰显传统文化‘致中和’的永恒生命力,惠及人类文明。”
“保护好故宫,既是总书记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寄托了党和人民对故宫人的殷切希望。”故宫博物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表示,今后将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时期文物工作要求,推进遗产数字化保护,加大风险评估与溯源研究投入,完善遗产保护管理制度,通过系统性保护实践,实现故宫遗产保护的高质量发展。
器物部作为集藏品保管、展览策划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部门,保管的可移动文物总数超过80万件。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韩倩说:“我们将持续推进文物影像采集、定级和编目等工作,不断探索符合实际、更加科学规范的藏品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前沿成果,全面深入挖掘阐释故宫文物所蕴藏的多元文化价值;持续提升策展水平,构建多层次展览创新体系,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全球共享,向世界阐释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故宫博物院放到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承载者、中华文明的标识里进行考量,强调故宫的人民性,强调文物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性,希望故宫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文化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主任屈峰说,“我们将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安全的文物保护修复方法,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深见效。同时,做好文物价值的深入挖掘与阐释,使其能够为社会发展、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播作出更大贡献。”
“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对195万件文物的记录和保存,是数字时代赋予故宫人新的使命。”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主任苏怡说,过去5年,故宫的文物影像采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以7万至8万件/套的速度向前推进。故宫博物院将持续加快公开院藏的海量文物信息和资料,积极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文物文化价值挖掘阐释利用,助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为青少年提供线上线下的故宫文化研学空间,为境外观众了解和访问故宫提供便利,讲好中国故事。
故宫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吕晓刚说,将在做好“抖来云逛馆”“故宫知识课程”等教育活动,以及新媒体传播、导览阐释、志愿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以故宫北院社教空间的打造为契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围绕讲好文物故事、中国故事主动设置新议题。继续推进“大思政课”项目,时刻紧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思想进行深入阐释,让故宫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对文博、文旅行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晓龙说,只有站在中华文明传承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才能够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让文化基因深刻融入时代血脉,让文物服务人民的同时,实现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引导人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民族自信根基,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导游不仅是风景的讲解者,更是文化的传递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让游客透过故宫的建筑与藏品,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温度与厚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副秘书长曹震说,作为一名深耕故宫17年、专注精讲的导游,他将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每一次讲解之中,不仅要讲清文物的年代与工艺,更要讲透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让游客不仅“看”故宫,更能“懂”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