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左岸 中国酱酒之乡(茅溪组团)科学考察活动”第二阶段圆满结束
源 / 互联网    文 /     2025年07月30日 23时19分

  7月24日-26日,由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主办的“赤水河左岸 中国酱酒之乡(茅溪组团)科学考察活动”第二阶段圆满结束。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大气科学与地球物理科普人钱维宏,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河海大学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生,原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李维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白酒学院院长张文学,中国酒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修余等多位专家、教授参与到此次科学考察活动。

  专家考察团深入古蔺县茅溪镇,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研讨,科学论证茅溪组团作为酱酒新兴产区的生态禀赋、产业规划及发展路径。本次考察活动在前期系统调研基础上,聚焦茅溪酱酒产业园区建设现状与未来战略,为打造赤水河左岸千亿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撑。

  实地考察,茅溪酱酒产区的“自然基因”与“产业速度”

  继第一阶段(7月21日-24日)对马蹄镇、白泥镇、永乐街道、太平古镇、二郎镇等赤水河古蔺段的生态气候、地理地貌、水文水质及产业生态进行全面考察后,第二阶段考察聚焦茅溪镇核心区域。

  7月25日,考察团首站来到茅溪酱酒产业园区,深入了解其规划建设进展。

  园区整体规划面积1.7万亩、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预计到2035年实现产能19.1万吨,产值1000亿元。整体秉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四生融合、五美协调”的山水人文产业共生体的规划理念进行开发。

  自2022年以来,园区成功培育“四上”企业22家。其中,工业企业13家,商贸业企业3家,服务业企业2家,建筑业企业4家;新招引落地郎酒、国醴、丛台酒业、德顺坊、中酒控股、郑氏华仁酱等6家企业,并吸引16家包材企业落地投产。

  2022-2024年期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06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91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1.53亿元。

  目前,由郎酒投资的天富生态酿造项目,以及四川国醴酱酒集团投资的九坝项目正在推进中,此外还有多个项目已经签订招商引资协议。

  九坝项目由四川国醴酱酒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规划建设酿酒车间18栋(其中现代化智能车间15栋、文旅车间3栋),窖池8160口。2025年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制酒车间5栋,实现新增产能3300吨,项目一期目前已投产。

  郎酒天富生态酿造项目一、二期已建成投用,目前产能达1.3万吨。该项目整体规划占地1540亩,计划投资79亿元,拟建设酿酒车间73栋、制曲车间5栋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可新增优质酱酒产能3.1万吨、制曲7万吨。

  茅溪酱酒产业园区同步推进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及配套企业完善,着力构建酿酒生态循环系统。

  路德生物通过生物技术处理,将酒糟变为高附加值生物饲料,构建起 “酒糟利用-生物饲料产出”的循环链条,既减少污染,又开拓经济新增长点,践行绿色生产。

  规划污水处理厂,承接园区酿酒工业废水的净化,将环保发展至于高位。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已经投入使用,日处理量可达4000立方,一年配套产能达6万吨。

  7月26日上午,考察团深入探访园区核心水源地(盐井河小河坝、龙洞沟水库、茅溪供水基地)及高粱种植基地中坪村。

  取水地盐井河小河坝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为赤水河一级支流,流经丹桂、土城、大村、二郎、东新、太平7个镇后注入赤水河,与茅台取水口(小河口段)仅相距约4.5公里。

  经过两级泵站提水,盐井河水自小河坝一路来到龙洞沟水库,再输送到茅溪供水厂进一步净化,最终通过清水管道,满足茅溪酱酒产业园区用水需求。

  原粮方面,中坪村高粱种植面积达8000亩,以“企业+农户+政府补贴”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保证原粮供应。目前,古蔺县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达12万亩。

  专家座谈,献策茅溪产区科学发展

  26日下午,赤水河左岸 中国酱酒之乡(茅溪组团)科学考察活动座谈会举行。古蔺县领导、考察专家、行业协会、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齐聚一堂,考察团基于实地调研为茅溪产区发展提出实际建议。

  钱维宏表示,赤水河独特的“臂弯”地形,创造了局部小气候,高昼夜温差、由岩石风化与洪水冲刷形成的红色土壤,以及季节性变红的河水恰好与高粱成熟期同步,为遵循古法“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酿造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茅溪酱酒产业园区所在地,为赤水河臂弯左岸的山脉臂弯。他认为,聚蓄酿造必须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坐北向南的三面环山厂区和园区面向赤水河和面向东南135度是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

  张百平认为,茅溪拥有三大显著优势,首先是地域空间广阔,从河边到山上的发展纵深大,地貌条件优越;其次是依托四川省强大的经济总量和文化背景,拥有强有力的支撑平台;第三是深厚的历史文化,酱酒工艺的重要奠基家族来源于这里,茅溪对酱香白酒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他进一步为茅溪未来发展提出五大模式参考。一是酒业集群模式;二是以郎酒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三是双雄模式;四是酒旅融合模式;五是工业集群模式,多产业发展。

  陈建生指出,端午至重阳,赤水河“红水期”的红色,正是深循环地下水携带的二价铁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并吸附于砂岩的表现;而河岸紫红色泥岩的胶结硬化,则是钙质碳酸盐沉淀的产物。茅溪酱酒的不可复制性正源于此。

  枯水期赤水河超50%的水量来自青藏高原深循环地下水,其锶含量高达0.8~1.6mg/L(远超普通河水0.1mg/L),硫酸根浓度显著偏高,更富含稀土元素。另外,断裂带流经的“天青石”为水体注入独特锶硫组合,而硫元素正是酱酒风味灵魂。

  李维京首先肯定了茅溪的发展速度。同时强调,要把科学内涵融入整个生产过程中。

  他建议在产区建立完备的气象监测网,实时追踪温度、湿度、负氧离子等参数,尤其要对比山巅陶坛库与河谷车间的微气候差异。只有量化分析这些气候要素与酒醅发酵、酒体陈化的关系,才能真正说清为何这片土地能酿出美酒,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韩北忠从两个层面给出发展建议。一是要固定茅溪自己的高粱品种,扩大本地种植规模,尤其要充分发挥茅溪的生态优势,打造真实可靠的有机种植体系;二是依托文旅融合要突出茅溪的“魂”,如设计具有茅溪专属特色的饮酒器具,深入挖掘茅溪地域独特的饮酒礼俗,依托深厚的“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底蕴,塑造出具有茅溪独特仪式感的饮酒体验,使酒旅融合真正成为茅溪文化的载体。

  张文学结合考察见闻提出几个思考:一是关于“酱酒源地”宣传。关键要深挖其历史依据和底层逻辑,讲清楚为何提出这个概念并使之站得住脚;二是要注重智能化和生物科技运用。中国白酒长期依赖手工作坊式传承,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这条工业化道路是可行的、必要的,是社会发展和满足大众需求的大趋势;

  三是生物技术潜力巨大。白酒作为“地理生态型产品”,其发酵依赖自然微生物群落,且与工艺紧密相关,未来应深入研究茅溪镇自身酿酒微生态的构成、关键风味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基于本地杨梅资源优势发展果酒也是值得思考。

  李修余认为,酒是给人喝的,在多数消费者心中,酒是情绪化的载体、是心理上的满足。

  因此,他建议茅溪要做好品牌与文化宣传工作。他表示,茅溪地处赤水河畔,拥有极其丰富的本土酒文化历史资源,要向外界讲清楚一个关键事实:茅溪背靠整个四川盆地,面向贵州广阔市场,历史上是中原、成都、宜宾、泸州等地酿酒技术和文化的汇聚点。曾经也是对外进行技术输出的高地,应该理直气壮地讲清酱酒技术的真实传播路径:它源自山西汾酒,经陕西、四川成都、宜宾、泸州,一路传来茅溪,在这里结合本地特色本土化形成酱酒源头。

  古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总工会主席许学清进一步肯定了此次科学考察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他强调,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探寻产区价值内核,而这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论证基础之上。

  为此,他明确提出:将持续深化产区科学考察,不断增进对产区价值的科学认知,为古蔺酱酒产区战略发展筑牢科技根基,全面提升其全国竞争力。同时通过强化科研工作,走稳科技发展之路,切实保障产品质量,以此破解酱酒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可追溯性与文化输出两大核心难题。

  会议最后,专家组就此次对古蔺产区(茅溪组团)综合考察调研,得出初步考察意见:古蔺产区(茅溪组团),沿赤水河左岸49公里长的黄金河岸线建造,地处云贵高原北部峡谷地带、赤水河臂弯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河谷影响下形成特色河谷小气候,产区内高温、高湿的水热组合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提供独特的酿造环境和微生物种群;特有的紫红土层含有酱酒酿造关键的矿物质元素;自然和次生植被与产区建设和谐共生,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合理,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完整,产区设计理念先进,人文历史和酱酒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成为中国酱酒核心产业园区的充分条件,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