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公布202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宁夏凭借出色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获评优秀等次。这是对宁夏始终将水作为关键战略资源,科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
时间回溯到2021年12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宁夏反馈问题:2018年吴忠市利通区签订年取用1484.8万立方米黄河水的水权转换协议,但承诺的1.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未建成。这一纸“问题清单”,让利通区警醒。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利通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主任”的利通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专项小组,涵盖水利、农业农村、工业、自然资源等多个领域,明晰了取水、输水、用水、排水4个水资源管理使用环节的部门和用户主体责任。同时,建立“四水四定”市区两级联系协调机制,形成了区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落实、市区协调的强大工作合力,让原本多头管理的水资源工作实现“合流”。为保障水资源管理有章可循,利通区还创新制定了水资源管理“1+15”系列文件,将用水总量、水体质量、生态流量等关键指标与“城、地、人、产”发展紧密配套衔接,推动形成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农业是用水大户,把准“节水”脉搏也成为利通区整改的课题。利通区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建立“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服务模式,灌区实施“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新模式,得到了水利部的高度认可,通过这些举措,利通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和高效节灌率大幅提升,农业用水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目前高效节灌率达到48%,农业结构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水资源不仅要省更要管。走进利通区高闸镇民鑫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现代化灌区应用平台,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全灌域的年度灌溉水量、高效节水等用水数据。“过去测水靠人工跑点位,用水管理粗放。现在,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依据灌溉用水定额,制定年度用水指标,实行总量控制,全面落实‘一把锹’浇地,大大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益。”合作社理事长梅南薇介绍。通过数字孪生系统,主要渠道实现了测控一体化等节水举措,用水管理精准到每一立方米水。如今的利通区,现代化灌区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万亩,年均节水3100万立方米,2024年度发放节水奖励资金78.18万元,节余水量向高产出、高效益流动。
利通区的成功实践是宁夏整体水资源管理,尤其是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人均水资源量仅159立方米、三面环沙的严峻现实,宁夏将水作为关键战略资源。自治区高规格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主任”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构建“一管到底”机制,为打赢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全区以加快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区为统领,实施“1369”总体思路,围绕6类目标细化40项评价指标、80项重点任务、100项重大项目。推进7个试点区建设,印发79项配套制度及方案,探索出水资源“三管三必须”等特色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新路。
为管住用水“闸门”,宁夏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去年,全区取用水总量60.87亿立方米,严格控制在国家指标内。引黄水量较上年减少4.22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压减0.63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利用量达3.38亿立方米,用水结构持续优化。对黄河干支流等实行全口径统一配置,中卫市超载区成功销号,累计关停“三山”区域地下水井1280眼,地下水生态涵养能力增强。
宁夏“四水四定”实践成全国典范,做法列入全国人大黄河保护法实施成效调研报告,创新实践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去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0.8%,达到“十四五”目标。农业领域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64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升至0.586,农业用水占比从历史峰值93%降至80%。工业方面,累计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7.3%,90%重点行业规上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城镇节水成效显著,5个地级市均达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宁东园区实现废水“近零排放”,苏银产业园“污水100%截流、中水100%回用”。
水权改革是宁夏破解水困的关键。2024年,全区优化用水权交易流程,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年度新增水权交易133笔,水量6253万立方米,完成用水权质押贷款21笔,贷款金额1.73亿元。利通区“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宁夏还完成全国跨省域水权交易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第一单”,累计发放用水权质押贷款7.54亿元,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化。
供水保障上,宁夏构建起“覆盖全域、南北互济、多源互补”的现代水网。去年全区实际灌溉面积1079万亩,引黄水量稳定在56亿立方米左右,灌溉对粮食生产贡献率超六成。农村供水实现历史性跨越,“互联网+农村供水”模式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92%,位于全国前列。农村供水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是2024年西北地区唯一受到水利部通报表扬的省份。
此外,在水生态保护方面,宁夏深化五级河湖长制,拓展“河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黄河宁夏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进出。去年,全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94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7.72%,高于黄河流域和全国平均水平。彭阳、盐池等6县区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塞上山川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蝶变。
从利通区的“蝶变之路”到宁夏整体的“示范答卷”,宁夏在水资源管理尤其是农业层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未来,宁夏将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不断创新农业节水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宁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