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冷水镇莼菜农业公园年吸引游客120万人次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8月15日 09时36分

  踏入重庆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连片的莼菜田在蓝天白云下泛着碧波,与青山相映,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跃然眼前。

  莼菜,是一种对水质和环境要求苛刻的水生蔬菜,其嫩滑细腻的口感,堪称至味。冷水镇党委宣传委员柴妮争说,每年夏秋季节,来这里观赏莼田美景、体验莼菜采摘、品尝莼菜美味、购买莼菜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冷水镇莼菜农业公园体验采摘的游客龙女士笑着说:“好几个盛夏都在冷水度过,这里凉快漂亮,比城里舒服。”这座占地110平方公里的公园,年吸引游客120万人次。

  然而,30余年前,冷水镇却是另一番模样。作为石柱县高寒边陲的“穷山沟”,这里海拔高、气候冷凉,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八龙村村民们守着人均两亩“望天田”,种植传统农作物,产量极低。一年辛苦只能勉强维持半年生计。村民全昌奎回忆往昔:“以前种玉米、土豆,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全往外跑。”那时的冷水镇,贫困如影随形,发展似乎遥不可及。

  转机出现在1991年。农业专家发现冷水镇高海拔、零污染的冷泉水与莼菜“娇贵”的习性完美契合,试种莼菜一举成功。这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冷水镇莼菜产业发展的希望。此后,产业规模如雨后春笋般扩大。如今,八龙村4000亩水田变莼田,全镇莼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

  “很多村民都靠种莼菜赚了钱。”据冷水镇党委书记谭盼介绍,在发展模式上,冷水镇大胆创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让村民吃下“定心丸”。136户村民通过这种模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脱贫户许先林的550亩基地一年销售额更是近600万元。产业链延伸也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全县11家加工企业将“冷莼菜”变成了即食莼丝、莼菜面膜等35种产品,综合产值达3.5亿元,“石柱莼菜”成功跻身重庆“土特产”品牌第一方阵,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莼菜产业带动下,冷水镇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形成“莼菜+旅游+康养”立体产业格局。莼菜主题公园、云中花都、滑雪场等景点串珠成链,旅游年收入达5亿元。21℃的清凉气候和90%的森林覆盖率,吸引3家企业布局康养产业。20余名“莼二代”返乡创业,直播团队单场带货超10万元。

  冷水镇莼菜还实现了国际突围。2023年,八龙莼工坊签下699.5万日元外贸订单,实现石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营出口“零的突破”。2024年,以莼菜为代表的农特产品实现由原材料出口到加工产品出口、贴牌转出口到自营出口的“双突破”。到2025年,首批8000万美元的高附加值即食莼菜产品直航日本,冷水镇的莼菜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石柱县农业农村委特产中心果蔬科负责人陈纯亮表示,县里正打造国际森林疗愈度假区,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莼菜文化、享受康养之旅,力争2027年莼菜综合产值破10亿元,以产业振兴促乡村与康养旅游共发展。

  (本报记者田金文)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