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8月29日报道,一项开创性国际研究表明,通过“基因评分”可以判定哪些人在晚年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针对1.2万余名70岁以上老年人的纵向研究,为医生使用基因检测技术预测老年抑郁症高风险人群铺平了道路。此类检测还有助于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预防这一心理健康问题。
一般而言,抑郁症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不过,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保罗·拉卡兹告诉记者,抑郁症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极高,但迄今为止,遗传倾向对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老年抑郁症的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谜”。
拉卡兹解释道:“我们最初的假设是,当人们步入晚年时,基因对抑郁症风险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们推测,抑郁症风险主要源于人生经历中的其他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但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发现,基因组风险评分对70岁以上人群仍具有很高的预测效力,在此年龄阶段,遗传因素仍对抑郁倾向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数据,晚年抑郁症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项新研究探讨了多基因评分与抑郁症症状之间的关联,包括抑郁症严重程度、病情发展过程及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
该研究团队解释道,个体的多基因评分将数千甚至数百万种不同基因变异整合为一项单一指标,可用于预测未来的疾病风险。在本研究中,这指的就是抑郁症风险。
拉卡兹表示:“弄清基因在老年抑郁症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更早地识别与干预,这不仅有可能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发现潜在高危人群,还能为抑郁症的管控乃至预防提供支持。”
研究人员对参与“阿司匹林减少老年人不良心血管事件”试验项目随机对照试验的受试者进行了4年多的追踪研究。所有参与者均为欧洲裔,入组时无心血管疾病发作史以及痴呆或永久性身体残疾。
拉卡兹承认,由于获得数据的限制,他们当前的研究基于欧洲人群,因而“迫切”需要扩大数据集的多样性。
研究团队发现,多基因评分结果与未来抑郁症的发病风险以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显著相关。
该研究中受试者的评分,就是通过统计已知与抑郁症相关的单个基因变异数量来确定的。
拉卡兹解释道:“基因评分的独特之处在于,基因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它会伴随人的一生,而环境等其他因素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变化。至于(基因影响)为何可能在人生命的某个阶段显现,而在其他阶段不显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但在我看来,就不同疾病(的发生)而言,每个人都有着或高或低的先天倾向。高易感性并不能确定你会患上某种疾病,它只是会将你归入风险较高的群体,意味着你患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拉卡兹表示,对于癌症这类疾病,多基因评分在预测、干预和预防方面的应用场景更为明确。
然而,对于抑郁症,尽管该研究团队的发现表明(通过多基因评分进行相关预测)具有可行性,但他们仍在思考:如何开展这类预测才恰当、应在哪个年龄段进行预测,以及进行预测的目的是什么。
拉卡兹还提出,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根据个体基因特征来确定哪些人对特定抗抑郁药物的反应可能更好,同时也能让知晓自身抑郁倾向的人群获得自主权,从而更主动地管理自身心理状态。(编译/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