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11月11日 09时24分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张美娜

  11月10日10时4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国家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地方层面,广东、山东分别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均提到将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0.3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2%。若按25%增速,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逼近10万亿元,展现巨大的增长潜力。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卫星已经进入批量化发射阶段,同时,多家民营火箭公司的新型号火箭也计划于年内完成首飞。这将充分补充国内火箭发射资源,解决火箭发射成本高、频率低等问题,加速低轨卫星组网进程。商业航天产业即将进入持续落地期,招标进度和发射密集度等都将实现大幅提升,有望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新机遇。

  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

  上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商业航天领域订单高速增长,已与国内多家主流卫星制造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一方面,公司卫星制造客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主要得益于前期在标杆客户建立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单个客户的价值量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卫星测量系统方面的产品线拓宽,公司在星载相控阵测量系统、射频微波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整星测量系统、光学测量系统等产品线。

  浙江臻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及特种领域信息化率和国产化率提升,公司作为国内商业宇航级器件的开拓者,抗辐照电源低成本供电解决方案、低成本单粒子保护方案等产品年供货超十万颗,广受相关客户认可。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布局商业航天业务,需直面“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多重挑战。公司不仅要承担航天器研发、发射设施建设等动辄数十亿元的前期资金投入,还需应对技术迭代快、太空环境复杂等带来的风险、发射失利等风险。从技术攻关到形成规模化盈利往往周期较长,这对企业的资金储备、技术沉淀和长期战略定力都是较大的考验。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