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搭台带动经济发展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15日 10时08分

  ■ 记者 周林怡 王逸群

  这个夏天,西北大环线游又火了,频频在互联网社交平台“霸榜”。

  这条穿越青海、甘肃两省的经典旅游环线,如今玩法更为多样——向西途中,“大地调色盘”翡翠湖、地貌奇特的火星营地、雄浑壮阔的黑独山等“新晋网红”出现。这些景点,都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它如同一颗神秘的高原明珠,吸引着远方的游客。

  在这片广袤的文旅版图上,海西这颗明珠的日益闪耀,离不开千里之外的浙江力量。

  今年是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15周年。15年来,从浙商、浙资、浙企的引进,到杭州—西宁—德令哈直航航线的开通,再到“浙江—海西亚运交流年”等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海西、走进海西。2024年,西北大环线的青海省内段,海西旅游人次占比超65%,游客超百万人次景区达5个。

  海西州,青海西部的这颗璀璨明珠,何以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东部资本牵手西部资源

  乘一列小火车,掠过祁连山的雪、昆仑山的云,恍若驶入梦境,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到了。

  这个如今游人如织的热门打卡地,曾是另一番景象:荒滩寂寥、垃圾散落、配套匮乏、管理缺失。“盐湖很美,却没得到很好开发,景区以外接待能力又不足。”回忆起刚到茶卡时的情景,茶卡天空壹号景区总经理周滟直摇头。

  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的牵线下,湖州市交通集团完成对茶卡天空壹号景区的控股收购。去年,湖州市长兴传媒集团开始参与景区管理运营。不久,周滟与团队从家乡湖州来到海西,克服干燥、饮食、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建设初期,团队一年有300天“扎”在这里。

  他们挖掘盐湖特色,设计高空玻璃水滑道、高原死海漂浮馆等游玩项目,引入星空屋、房车营地,打造体验式综合型景区。今年5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这里设立“暗夜星空保护地”,“以后,游客就能‘睡在盐湖边,躺在星空下’喽!”周滟说。

  现在到青海旅游,茶卡盐湖已经成了打卡标配。景点及配套项目改变了乌兰县旅游产品格局,从昔日散客“匆匆一瞥”,升级为“赏盐湖、看《印象茶卡》演艺剧、逛夜市、住星空屋”的综合沉浸式体验。目前景区里有200多间民宿,去年接待游客达133万人次,实现营收1.1亿元。

  这种“东部资本+西部资源”的合作模式,让好风景得以被更多人看见。

  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的天峻县,曾因高寒偏远而少人问津。围绕当地独具特色的百湖沙漠奇观,浙江援青引入金华企业建设综合型景区,今年主体已正式动工;格尔木市也与浙江企业签订协议,投资开发新U型公路、昆仑山大峡谷、格尔木胡杨林等文旅项目。

  过去,海西的不少景点因到达性、进入性差,并未真正融入西北大环线。“推介风光时,投资方常顾虑交通不便、回报周期长。”一位援青干部坦言,“最后往往是感兴趣的多,真金白银投入的少。”破局的关键在“路”。近两年,经过浙江援青与相关部门、航空公司反复沟通,杭州—西宁—德令哈的直航航线开通、格尔木—温州往返航线复通、格尔木—西宁航班增多……交通“经脉”日益畅通,仅去年赴海西的浙江游客数量就达150万,创下新高。

  眼下,一个更大的构想正在酝酿:借力便捷交通网,将分散的景点资源“串珠成链”。

  格尔木长江源村西南,六子湖碧波荡漾。水上高速游艇、骆驼骑行、沙滩摩托车等游玩项目一应俱全,沙滩边一片欢声笑语。“我们计划进藏前在格尔木适应一下海拔,正好刷到六子湖的攻略,就决定在这儿短暂停留几天。”游客小陈说,现在航班增多了,从西宁飞过来很方便,“原本以为只是个落脚点,没想到成了旅途第一站的惊喜。”

  浙江援青干部陈俊屹介绍,去年浙江援青格尔木工作组投入1000余万元,增添休闲广场、帐篷营地等文旅设施,将六子湖与村庄连为一体,原本分散的景点变成生态文旅综合体。如今,这里已是格尔木周边游的新宠。

  “格尔木到西宁的航班加密后,游客越来越多了。”陈俊屹欣喜地说,今年,他们还在打造房车营地、策划夏季“村晚”,以民族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年轻客人。

  随着海西的各式文旅地标逐渐完善,“西宁—德令哈—大柴旦—敦煌”环线的更多玩法也被开发出来。摊开地图,从西宁出发,一路向西,经过青海湖、翡翠湖、火星营地等景点;折向东北,到达黑独山、莫高窟、鸣沙山;再往东,则有嘉峪关、七彩丹霞——一条丰富的环形路线跃然纸上。

  文旅搭台带动经济发展

  海西州景区的火爆,“点燃”了小镇、乡村。

  旅游旺季时,在大柴旦镇、茶卡镇等热门旅游地,民宿、农家乐常常“一房难求”;到了晚上,家家户户摆起摊头,牛肉干、酥油等特产十分畅销。

  “来新单了。”闹布桑周的手机上响起提示音,又有客人预订了他的民宿。他是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的村民,过去几年,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村民,把家里的空房间装修成民宿、农家乐。“碰上假期,我们的房间可是要抢的嘞!”闹布桑周笑着说。

  民宿、餐饮等一系列文旅配套产业,正契合“牧区新农村”的特质和潜力。近年来,浙江援青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支持长江源村等一批村落建设,助力高海拔牧区易地搬迁,发展文旅相关产业,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援青改善的不仅是“硬件”,新理念、新思路的引入,让村里的新业态多了,年轻人愿意留下了,成为援青干部在当地留下的最有生命力的印记。

  这两年,许多海西本地的村民发现,家庭小旅馆的模式渐渐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2023年,在浙江援青干部的推动下,闹布桑周与其他民宿业主来到浙江参加培训,实地参观学习。

  “我们看到浙江民宿设计考究、客人住得舒坦,一晚能卖上千元,差距真不小。”深受触动的闹布桑周,决心升级自家民宿。添装饰、改布局,他计划打造出集住宿、餐饮、服装及民族特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藏式民宿,还运营起社交媒体账号。现在,他的民宿“赞布庄园”凭借特色风格和优质服务已经小有名气。

  如今,行走在长江源村,白墙红瓦的藏族民居里,藏餐吧、藏饰商店、茶馆……店铺一家连着一家,不少都是年轻人在经营。村干部介绍,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100万元。

  围绕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的思路,更多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天峻县作为海西州内唯一的纯牧业县,将目光投向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休闲观光牧场。

  早晨,在牧家乐看远处雪山、近处牛羊成群;中午,品尝原汁原味的牛羊鲜味;晚上,在帐篷里观星河浩瀚……

  “我们希望打造一条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浙江援青干部王长伟说。过去,这里牛羊肉加工粗放,“大块剁肉,塑料袋一装就结束”;现在,引入精深加工企业后,清洗、冷冻锁鲜、精细分割、规范包装流程一应俱全,更接入电商平台,让新鲜牛羊肉通过冷链直达长三角食客的餐桌。

  “种养加销旅”的模式下,不仅拉长了文旅产业链,也为当地农产品提升了品牌价值。如今,“天峻藏羊”“天峻牦牛”凭借纯天然、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已经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每年能卖出100吨牛羊肉,带动牧户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

  “海西地广人稀,本地消费有限。我们要通过文旅搭台、项目牵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五批浙江援青指挥长詹茂伟表示,要将海西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浙江的市场、客源、通道优势结合起来。

  海西3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无限潜力可供挖掘。

  跨越千里的心灵共振

  奇美、原始、神秘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赐予海西的礼物。但仅仅依赖好景色,没有观光之外的增长点,难以让远方来客长久驻足,更难以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

  海西州首府德令哈,给出了一种解法——挖掘特色文化,融入人文底蕴,打造一种能够让游客记住的文化气质。

  不过,这也更考验建设者的耐心。“我们以海子诗歌IP为核心,坚持办海子诗歌节,强化德令哈‘诗与远方’的浪漫形象。”浙江援青干部吴琳说。

  巴音河畔,海子诗歌陈列馆静静伫立。不大的空间里,泛黄的手稿、跳跃的诗行,仿佛能让人穿越时光,与诗人隔空对话。“上中学时就很喜欢海子,这次青海行特意在德令哈停留一天,一定要来这座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朝圣之地看看。”来自四川的点点说。

  如今,这里已不再是海子笔下“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六届海子诗歌节的举办,人们从四面八方因海子而聚,为诗歌而来。巴音河淌过的地方,诗意汩汩而出;一部围绕爱情主题、由杭州创作团队编创的舞台剧也在制作中,计划明年首演。

  在吴琳心中,这个“浪漫之都”还有更多设想:打造串联哈拉湖、“情人湖”的爱情主题线路;与“爱情之都”杭州联动,共同策划活动、打响品牌……

  当游客为一首诗歌停留、为一段传说奔赴时,海西的山水才真正拥有打动人心的灵魂。援青干部想办法让自然景观“讲故事”,在观光之外,为大家提供精神价值。

  戈壁的风沙中,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新地标逐渐清晰。茫崖市冷湖镇融入科幻概念,打造火星模拟基地、天文观测基地,推出火星研学游、冷湖科幻征文等活动。随着冷湖石油工业遗址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越来越多西北环线上的游客被吸引至此,进行一场工业文明的文化寻旅。昔日的石油小镇,摆脱了资源枯竭的困境,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9.2万人次。

  海西的故事,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被讲述、被铭记。

  去年,借“浙江-海西文体旅游互动年”、海西州建州70周年契机,浙江援青指挥部组织开展了“浙青一家亲·共筑山海情”文化走亲、“浙里石榴红”青少年夏令营,联合浙江音乐学院举办“宋韵丝路行·浙青一家亲”专场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荒漠的苍劲与江南的柔情由此有了交往媒介。

  一条条文化纽带,也将两地百姓的情感连到了一起。

  借助一次参与格尔木少年温州冬令营的机会,今年1月,来自格尔木的11岁女孩康丁诺曦第一次来到浙江。在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的泳池内,这个走出“中国飞鱼”潘展乐的地方,几十名来自格尔木的游泳爱好者一边和当地学生展开较量,一边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太兴奋了,感觉和奥运冠军的距离更近了一点!”康丁诺曦说,在格尔木,既没有规范的场馆,也找不到专业教练,只能利用寒暑假去西宁学习技巧。“我和温州的教练、小伙伴们约好,一定努力练习,希望暑假还能再见!”

  从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到景区文化IP打造,从一场场精品文艺演出到一次次温暖人心的研学活动,在项目、资金之外,两地在共同奋斗中建立起了理解、尊重和友谊,成为“山海协作”最坚实的基础。

  “一个最直接的改变是,东西部两座城市的心理距离被拉近了。”陈俊屹说,不仅许多温州市民会来格尔木旅游,格尔木的群众也把援青干部当作家人,每逢当地的骆驼节、那达慕大会,总会邀请他们一起过节。

  在当地生活的藏民有句谚语:“相亲相爱,就像茶与盐巴。”的确,许多援青干部在经历三年的工作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海西,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