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富证券有限公司董事局于2025年7月31日通过决议,正式任命具有深厚金融背景的岳鼎龙先生为董事局主席。此项人事任命标志着这家拥有30年历史的香港本土券商将迎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证券行业领军人物再担重任
岳鼎龙先生是业内公认的资本运作与战略投融资领域专家,拥有超过20年的证券行业从业经历。其职业履历涵盖中国香港与内地多家顶级金融机构,包括盈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元证券等重要职位。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亦经验丰富,曾担任国茂控股(08428.HK)董事局主席,主导完成60余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项目,在跨境资本运作领域建树颇丰。
2025年5月6日,盈科证券发布公告称,岳鼎龙先生正式离任大中华区总裁职务。在盈科证券任职期间,岳先生带领团队实现业务规模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5%,推动公司市场排名跃升至行业单列前十,展现出卓越的战略领导力和业务开拓能力。
老牌券商注入发展新动能
恒富证券作为恒富国际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稳健经营风格。在当前香港证券市场加速变革的背景下,公司正积极寻求业务创新突破。岳鼎龙的加盟将为这家老牌券商带来国际化视野和创新业务经验,特别是在科技金融、跨境投行等战略领域的发展规划备受市场期待。
2025年超20家券商高层密集更迭 行业迎来“人事大洗牌”
2025年以来,中国证券行业正经历近年来罕见的人事调整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券商发生董事长、总经理(总裁)等核心高管变动,涵盖招商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现国泰海通)、方正证券、东海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银泰证券、粤开证券、中原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头部与区域性券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轮人事调整不仅是企业自然的新老交替,也反映出在监管趋严、数字化转型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券商在战略方向和人才结构上的主动重构。新任高管大多具备强烈的专业背景与业务优势,被寄望于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提升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
2025年1月,海通证券(现“国泰海通”)原董事长周杰因工作调动离任,转任上海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月,中信建投原董事长王常青因到龄退休卸任,其继任者刘成拥有“银行+投行”复合背景,曾任中信银行行长,外界普遍认为此举将有利于中信建投深化综合金融服务布局。
区域性券商的高层调整展现出更强的政策与地方经济联动特征。例如,粤开证券原董事长严亦斌升任广州金控副总经理,中邮证券原董事长郭成林则跨界调任贵州省副省长,凸显券商在区域金融生态中的枢纽作用。国海证券新任董事长王海河则来自控股股东广西投资集团,这位“80后”高管拥有银行、保险等多领域经验,被视为推动区域金融融合的关键人选。
在总经理(总裁)层面,人事调整更强调专业能力与公司发展阶段的契合。例如,招商证券原总裁吴宗敏到龄退休后,由董事长霍达暂代其职,并重点推进其主导的金融科技业务。方正证券新任总裁姜志军横跨经纪、投行、风控及跨境金融领域,具备全面管理经验,被认为将为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提供关键支持。
从整体来看,“到龄退休”仍是高层更替的重要原因。包括招商证券吴宗敏、方正证券何亚刚、国联民生尹红卫等高管均因年龄因素离任。据统计,目前上市券商董事长中,60岁以上者超过13人,预计未来3-5年行业将迎来更广泛的人事更替潮。
2025年《证券法》修订案实施以来,合规与风控要求显著提升,一些券商在专项检查中暴露出管理短板,促使管理层进行针对性优化。并购重组与股权结构调整同样是推动高层洗牌的重要触发因素。海通证券董事长变动被认为是国泰君安整合的前奏,长江证券金才玖的离职也与公司股权调整密切相关。
随着资管新规持续落地,券商资管子公司成为人事调整最密集的板块之一。年内已有至少11家券商资管高层更换,如海通资管新任董事长路颖具备丰富的卖方研究经验,长江资管总经理潘山则来自期货行业,均展现出向主动管理和产品创新转型的战略导向。
数字化浪潮也推动技术型人才加速流动。中信证券、南京证券等近期集中调整CIO(首席信息官)岗位,以强化AI、数据平台等核心能力,助推金融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
新任高管背景普遍与公司业务重点高度契合。例如,国开证券总裁顾仲辉长期深耕债券领域;华兴证券董事长王力行与总经理马刚分别聚焦投行业务与财富管理,构建“双轮驱动”战略。在资管板块,银河金汇董事长吴剑飞、招商资管总经理易卫东等均具备多机构、多策略实战经验,有助于推动资管业务向净值化与综合化升级。
在继任模式上,头部券商倾向于从内部提拔、延续战略一致性,如方正证券的姜志军与爱建证券的杨毅皆为“本土成长型”高管;中小券商则更青睐引进市场化人才,如东莞证券的杨阳、国都证券的张晖等,旨在引入外部资源与管理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任职现象逐步增加,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间的人才双向流动日益频繁,成为行业转型中的一个新趋势。
更多国际资本加速流入香港 香港证券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在多项利好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市场格局变化的共同推动下,香港金融市场正吸引新一轮国际资本的高度关注,证券业发展势头持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新数据显示,香港证券市场资金流动呈现积极变化。港股通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国际投资者对在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及新经济板块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债券通“北向通”与“南向通”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凸显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关键枢纽的功能愈发明显。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在近期报告中指出,凭借独特的市场连通机制与具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香港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点目标。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际资本持续加码,提升香港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战略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系公司近期拟收购本地上市券商耀才证券,此举被视为其加码香港证券市场的重要布局。一旦交易完成,腾讯控股旗下的富途控股将面临直接竞争。阿里系与腾讯系的“正面对决”或将推动香港证券业加速转型升级,为本地及全球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也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涌入。
目前,香港券商市场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明显寡头结构,近年来已有超过140家中小券商退出市场。在此背景下,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加速布局或将推动行业集中度上升,并引领整个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余丰慧表示,随着阿里通过蚂蚁财富拓展香港市场版图、腾讯则凭借富途证券巩固市场优势,双方的战略竞合有望提升整体行业效率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强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吸引力。
香港证券业协会负责人指出,当前国际资本持续加快流入步伐,展现出对香港市场的信心。背靠中国庞大经济体、健全的法治体系、资本自由流通机制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是香港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相关金融改革措施逐步落实,香港证券市场的深度、广度及活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市场普遍认为,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和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的双重驱动下,香港将继续吸引国际资本的深度参与。此举不仅将为证券业及相关金融服务领域注入新动力,也将助推香港金融市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稳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