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致病血吸虫之一——曼氏血吸虫已进化出了一种关闭人体疼痛和瘙痒等免疫“警报”的机制,能在人体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从皮肤入侵。血吸虫的这种“隐形”策略可能为研发新型止痛药物提供启示。
血吸虫病由血吸虫感染引发。血吸虫通常在人们接触被污染水源时从皮肤侵入。与其他常引发疼痛、瘙痒或皮疹的细菌或寄生虫不同,曼氏血吸虫在穿透皮肤时并不会引起疼痛或瘙痒。
杜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曼氏血吸虫通过阻断人体特定神经通路来抑制皮肤中的神经元,从而避免触发疼痛或瘙痒等免疫系统“警报”。这一进化机制可增强其生存能力,而发现这种抑制作用的分子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止痛药物。
研究显示,曼氏血吸虫会降低TRPV1+蛋白的活性,而TRPV1+蛋白是将热量、疼痛或瘙痒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关键蛋白。曼氏血吸虫能产生某种分子来抑制TRPV1+,从而阻止信号传递到大脑,使其能够悄然入侵皮肤而几乎不被察觉。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识别并分离出曼氏血吸虫用于阻断TRPV1+激活的分子,不仅有助于开发预防血吸虫病的新疗法,更可能据此开发出减轻疼痛的新型治疗药物,为当前基于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治疗提供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