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有望使多种药物的递送更安全、更有效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8月21日 10时05分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利用纳米颗粒封装药物,并结合超声波引导药物在目标部位精准释放。这一成果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方案,有望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早在2018年,研究团队就曾发表过超声波引导药物递送的相关研究成果,但该成果理论虽得到验证,由于当时采用的纳米颗粒材料生产程序复杂,需在零下80摄氏度储存,解冻后稳定性差,在体温下易泄漏,导致临床转化性有限。

  在此次发表于英国《自然-纳米技术》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更换了纳米颗粒的外壳材料,并在颗粒内部加入含5%蔗糖的溶液。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浓度的蔗糖溶液能帮助纳米颗粒封装药物达到对超声波引导的敏感性和体温环境下稳定性的最佳平衡点。这样制备的新版本纳米颗粒更安全稳定,也更容易生产。

  研究人员随后在小鼠身上测试了这种新型药物输送技术,分别给小鼠注射游离的镇静麻醉药物氯胺酮和封装在新版纳米颗粒中的这种药物,并进行对照。

  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超声波的情况下,注射了纳米颗粒封装药物的小鼠每个器官中的氯胺酮含量都较少。但当研究人员将超声波应用于特定的大脑区域时,纳米颗粒向该区域输送的药量是向其他部位输送药量的3倍,这证明了药物能被靶向释放。

  研究人员表示,目标脑区从纳米颗粒中获得的氯胺酮要比从游离氯胺酮中获得的多30%左右,这对脑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研究团队还利用这种方法,给小鼠注射封装在纳米颗粒中的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后,再将超声波引导应用于小鼠一条腿的神经。研究显示,2.5分钟的超声波引导的局部麻醉效果持续了1小时以上。

  研究人员认为,新技术有望使多种药物的递送更安全、更有效,在最大化提高疗效的同时,显著减少副作用。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