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8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这是我国月度全社会用电量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用电量攀升是多轮高温与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共同作用的结果。
放眼成都,当前成都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满格电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1—7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记者同时注意到,8月5日成都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到2325.6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确保电力满格
成都持续推进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当前,成都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平稳运行的电网不仅满足市民空调降温用电需求,也以“满格电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成都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的主要承载地之一,天府国际生物城通过因地制宜构建智慧微电网提高绿色电力供应及削峰填谷能力,保障园区企业生产要素供应。“通过将企业用电数据在微电网管理平台上实时呈现,电力公司还会根据生产周期精准调整负荷,高效可靠的电力保证为企业加速推动产品上市注入强劲动能。”成都可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山岭说。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电力保障部门全力打好电网建设、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产业和民生用电,以高水平电力供给保障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成都市完成售电量4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5%,其中工业制造生产用电同比增长7.14%;用电投运容量798万千伏安,同比增长24.95%,其中大工业用电投运容量312.18万千伏安,同比增长40.26%。
今年1月,成都举办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签订《政企合力打造现代一流电网推动成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合作协议》,力争到2030年建成成都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形态,具备3500万千瓦电网安全承载能力和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护航产业发展
前7月成都新能源汽车
产量增长326.2%
长期以来,工业是用电的“压舱石”。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近六成的第二产业用电也保持向上势头,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用电增长的背后,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重大项目接连落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日前,四川崇州·中发新型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建设项目高空模拟试车台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项目投资额超5亿元,计划在24个月内建成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这一航空航天重点产业链项目与全市其他900余个重点项目一道被列入《202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
从区域重点项目的推进,可以窥见全国产业向新升级的大趋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介绍,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用电量同比增长25.7%。
透过用电量可见,高新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以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成都重点打造的产业链为例,7月18日,重汽成商向巴蜀物流集团交付200台V7-X新能源重卡。重汽成商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美贤介绍,今年上半年企业新能源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46%,未来将围绕新能源重卡与智慧交通融合,拓宽产品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1-7月,成都汽车制造业增长22.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26.2%,智能手表增长135.2%,锂离子电池增长41.4%。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茜 王柳 制图 江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