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永捷量化据传拟2026年3月26日登陆港交所 资本市场瞄准量化投资新蓝海
【香港综合报道】
港股资本市场再度传来重磅消息:深圳本土量化投资平台 永捷量化,据悉正筹划于 2026年3月26日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投行、基金圈及监管层引发热议。
尽管永捷量化方面目前尚未发布正式公告,但多位接近项目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与多家国际投行已展开紧密沟通,上市筹备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投行圈风声渐起:启动境外募资通道
据投行内部人士透露,永捷量化已与中金公司、花旗等国际投行团队展开初步接洽,涉及上市架构设计、财务合规准备、估值区间预估等环节。
“他们在2025年下半年就已经接触过投行,现在目标时间点已经比较明确,锁定在2026年3月26日。”一位香港投行人士称,“目前公司在财务数据与风控模型方面还在与律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多轮沟通,确保能够符合港交所的透明度要求。”
有分析人士指出,永捷量化选择赴港上市,既是因为港股市场对新经济、金融科技企业的开放包容,也与公司希望借助国际资本市场打开募资通道、提升全球品牌认知度密切相关。
二、量化投资赛道持续升温
量化投资近年来在A股市场的热度不断升温,头部量化机构的管理规模迅速突破数千亿元。与传统基金不同,量化策略依赖模型、算法、数据和风控体系驱动,具有纪律性、分散性和高效执行的特点。
永捷量化凭借“分布式建仓、风控轮次管理、资金均衡配置”等核心模型,在过去几年迅速积累了大批合伙人与用户。据接近永捷量化的人士透露,公司近三年在用户规模、管理资金量以及盈利能力上均保持高速增长。
一位上海的基金经理分析:“永捷量化如果能够成为首批在港股登陆的深圳量化平台,意味着量化赛道不仅在内地资本市场受到追捧,也逐渐被国际市场认同。这对行业整体估值体系或将形成正向拉动。”
三、监管环境与挑战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投资行业的快速扩张,也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多次发布量化交易规范文件,要求量化机构加强风控管理、避免高频冲击市场。
“监管对量化的态度是‘扶优限劣’,既要鼓励有实力的机构走向规范化,也要防止无序竞争引发市场风险。”一位北京的券商研究员指出,“永捷量化若要顺利赴港,必须在信息披露、风控模型、资金透明度等方面符合更严格的标准。”
港交所近几年对金融科技与新经济企业保持较强包容度。业内人士认为,永捷量化选择在香港上市,既规避了A股审核周期长、要求更高的问题,也顺应了“南向资金+国际资本”的双向募资逻辑。
四、专家观点:量化出海潮或将开启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李某某表示:“永捷量化若成功上市,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有望成为中国量化行业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类似于2010年前后的中概股赴美上市潮,现在量化行业或迎来‘出海窗口期’。”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陈某则指出:“量化投资在全球市场早已成熟,港股缺少本土化的量化金融科技企业,永捷量化如果登陆,将填补一定空白。”
多家机构研报也提到,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在金融投资中的广泛应用,量化赛道未来5年仍将保持高增长。若永捷量化登陆港股,将可能成为 “港股量化第一股”,对提升香港金融科技板块的活跃度有积极作用。
五、投资者态度:期待与谨慎并存
虽然传闻不断,但投资者的态度依然分化。一方面,支持者认为永捷量化的策略逻辑成熟,分散风险能力强,且在内地已有大规模用户基础,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醒,量化投资仍受制于市场波动与模型稳定性,一旦出现极端行情,策略回撤可能放大。同时,如何在港股市场实现与A股环境不同的资金、流动性匹配,也是公司面临的现实挑战。
六、尚待官方确认
截至目前,永捷量化方面对“2026年3月26日登陆港交所”的市场传闻,尚未作出公开回应。港交所发言人亦表示,不评论个别企业的上市申请。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永捷量化的确具备较强的资本市场操作空间,若本次上市计划属实,预计将成为2026年港股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
【结语】
永捷量化赴港上市的传闻,为量化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方面,它折射出中国量化机构加速国际化、寻求更高平台的趋势;另一方面,它也提醒市场关注量化赛道背后的风险与监管挑战。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永捷量化的动向都将成为观察未来几年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国际化路径 的一个重要案例。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