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罗汉卿 实习生 汪思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8月28日,湖北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城市更新篇。会上,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积极探索危旧房改造“产权人自主更新”模式,全省已有48个项目采取“原拆原建”方式推进老房更新,6500余户居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危旧房改造,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
在全省首个“原拆原建”试点——宜昌市望洲岗10号楼,居民在社区的引导下,以土地使用权和房产入股,成立湖北首个危旧改联合社,同时引入西陵城发公司,以联合社为主体开展项目建设。
据悉,其采取一二级联动产权归集的新的供地模式。全部居民委托联合社统一注销原有产权,把零散地块整合为“净地”,再通过“招拍挂”出让给企业,企业拿地建成后返还住房给原居民。既不用政府兜底,又让企业有建设动力。对内,联合社成了居民的“代言人”。对外,联合社是居民自己的“操盘手”,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危旧房改造市场化路径。
前不久,在武汉市青山区21街危旧房合作化改造项目内,居民王女士和街坊们受邀来到现场“监督”施工质量,赞不绝口。
该社区建于20世纪中叶,共有4栋建筑,使用年限已超过50年。老楼墙体斑驳、管线老化,雨天漏水、冬季透风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经鉴定为C类危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现有的134户居民普遍改造意愿强烈,可是传统征地拆迁模式成本高昂,仅靠公共财政投入难以实现更新改造项目的可持续,21街面临着谁来改、怎么改的难题。
2023年底,21街危旧房改造联合社筹委会成立,当月联合社注册成立并启动安置协议,仅四个半月签约率就达100%。随后,联合社积极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与承接企业中国一冶开展资金测算。
改造方案通过后,联合社正式与企业签订委托协议。在各方支持下,短短三天内完成了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审批,拿到六个证件,实现了“多证齐发、拿地即开工”。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湖北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7800余个,完成投资额近3500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4万个、惠及270万户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