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肖春安(哥哥)
被告:肖德安(弟弟)
案例中所有当事人的名字均为化名
案情简述
肖文宇与张凤兰夫妻俩在北京东城区某机关工作,他们育有两个孩子,长子肖春安和次子肖德安。2012年,父亲肖文宇因病去世,母亲张凤兰继续独居生活,直到2021年离世。
由于父亲过世时母亲仍在世,所以父亲名下部分存款当时并未分割,而是由母亲继续掌管、用于养老支出。直至母亲去世,留下的遗产包括东城区某小区的一套房屋(门牌号506)及数十万元银行存款,成为兄弟二人待处理的共同财产。
2023年6月,为妥善解决继承问题,兄弟二人签订了一份《遗产协议》,约定房屋由弟弟肖德安继承,其向哥哥肖春安支付290万元折价款作为补偿。
协议本应为亲情画上圆满句号,未曾想,签字不久后,肖德安却突然反悔,声称“房价下跌,自己承担了父母大部分赡养义务”,拒绝按照原协议支付款项,仅愿支付150万元。
面对弟弟的变卦与推诿,肖春安数次沟通未果,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下找到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决定将胞弟诉至法院,请求依法确认协议效力并分割遗产。
一场本可通过协商解决的家庭事务,最终演变为一场无法回避的继承之争。这不仅是亲情的裂痕,更是一次情与法之间的正面交锋。
案件焦点
1. 兄弟签订的《遗产协议》是否有效?
2. 父母的遗产 具体有哪些?
3. 和父母同住是否尽到了多赡养的义务?
办案经过
诵盈律师团队根据案件核心争议点及当事人的需求,迅速为其量身定制方案,逐一击破核心难题。
1)协议并非儿戏,签下就要兑现;
诵盈律师团队将诉讼攻防的核心,精准落在兄弟二人签署的《遗产协议》上。协议中明确约定:房产由弟弟继承,哥哥自愿放弃产权,并获得一笔固定金额的经济补偿。
该协议内容合法、双方当事人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过程没有胁迫、欺诈或重大误解,完全符合《民法典》第143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诵盈律师团队特别强调:协议是在兄弟双方充分协商、达成真实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所约定的“固定金额”是清晰明确的对价,并未附加“随房价涨跌而变”的履约条件。
因此,弟弟事后以房价下跌为由拒绝履行协议,实属对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义务的双重违背。法律不应纵容“签了就赖”,更不容许将协议当成利益工具反复权衡。
2)厘清银行流水与支出真相;
针对弟弟所称“为父母养老共计垫付近80万元”的主张,诵盈律师团队调取了母亲张凤兰名下多个银行账户的完整流水记录,并进行了逐项核对。
结果显示:母亲晚年在养老院、医疗、生活等支出确实频繁,但这些费用几乎均直接由其本人账户支付。也就是说,所谓“弟弟垫付的赡养费用”,实则是母亲工资与存款的正常支出,弟弟只是代为操作,并非“自掏腰包”。
诵盈律师团队调查了父亲单位发放的丧葬补助金后发现,在父亲去世后,弟弟通过转账、取现转移父亲账户资金近60万元,其中30万元于父亲去世当日由其账户转出,没有明确的赠与证明,更无口头或书面证词支持此说法。
弟弟一会儿辩称用于母亲养老,一会又改口说是父亲“临终赠与”,用于支持他家中装修。诵盈律师团队认为该笔资金不能随意定义为赠与,应视为遗产依法分割。
3)孝顺不分高低,赡养只是兄弟分工不同
关于父母的赡养问题,弟弟提交了母亲入住养老院的服务合同、每月缴费明细以及保姆费用的转账记录,试图以此证明其承担了父母晚年生活的全部开支。
对此诵盈律师团队则提供了大量证据,包括日常陪护母亲就医、购买医疗器械、探望照料的照片与视频资料,展示了哥哥在生活陪伴与精神慰藉方面的实际付出。
诵盈律师团队在法庭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的赡养从来不应被理解为金钱的单向投入,而是一个家庭中多层次、多维度的共同责任。
哥哥不是不尽孝,而是兄弟二人分工不同——弟弟负责财务管理与费用支付,哥哥则承担起了陪伴左右、情感支持的责任。
判决结果
最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充分采纳了诵盈律师团队提出的代理意见。认定双方于2023年签署的《遗产协议》合法有效,系兄弟二人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任何违法或显失公平的情形,应当依法履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涉案房屋由弟弟肖德安继承,并责令其按照协议内容,向哥哥肖春安支付290万元折价款。
同时,法院对父母名下的银行存款及丧葬抚恤金进行了详细审查和合理分割,综合双方提交的银行流水、支出凭证与实际使用情况,最终裁定由弟弟向哥哥支付折价补偿款共计10万元。
律师解读
本案是一起经典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但同时在本案中我们也见证了亲情与法律碰撞下的诸多突破点。
首先最大的突破点在于那份《遗产协议》。该协议是否有效成为了关键证据,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法庭的争议焦点。
若没有书面协议,兄弟俩在房产份额上的分歧将更加复杂,法官可能需要根据赡养贡献等因素酌情裁量。但正因为双方曾经白纸黑字地达成过一致,法院最终以此为基准,认定协议合法有效并据此分割房产。
其次,由于本案牵涉父母先后去世,分别适用不同法律。父亲2015年过世时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母亲2021年后去世则适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继承编的规定。
两部法律关于法定继承的核心精神一脉相承: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在无遗嘱的情况下,应按法定继承处理;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原则上应当均等。
最后,遗产范围的认定和证据梳理至关重要。 主张权利方需全面收集能证明自身主张的证据,如本案中关于赡养情况、遗产分割协议等证据。同时,要确保证据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这些为法庭查明事实奠定了基础。
案件总结
古人云: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幸福和财富自然滚滚而来。
诵盈律师团队希望每个家庭在涉及房产、存款这类重大财产的继承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的约定最好落实到纸面,比如订立书面协议或订立遗嘱,明确各方权益,避免日后纠纷。必要时可以寻求第三方见证,增强协议的可信度和可执行性。
其次,对于类似“房价涨跌”、“赡养多寡”引发的心理失衡,诵盈律师建议各位可以通过家庭会议、调解等方式及时化解,不要等到积怨难平才诉诸法院。
最后,法官在判决书的附言中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愿二位当事人放下心结,珍惜手足之情。”
在这场遗产纠纷中,年过六旬的肖春安争取到了应得份额,弟弟肖德安顺利办理房屋继承,但曾经携手成长的兄弟情,却在这场对峙中留下了无法轻易弥合的裂痕。
法律的判决解决的是财产如何分配的问题,而真正的亲情修复还需要时间和理解。希望肖春安和肖德安这对兄弟能以本案为鉴: 无论如何,家和万事兴,成年人的家庭协议并非儿戏,签字之前请三思。
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于2014年创立,是国内专注于遗产继承法律服务的专业化精品律所,服务领域涵盖遗产继承、家事调解、遗嘱规划、分家析产及家族财富传承。
诵盈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杨志峥律师深耕遗产继承16年,不仅是家事法律领域的资深专家,更作为法律嘉宾多次受邀参与《第三调解室》《现场说法》等知名电视节目,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为公众普及法律常识,传递法治精神。
杨志峥律师深知,严谨是信任的基石,透明是安心的保障,因此杨律师带领诵盈团队构建了一套严谨、透明、精益化的服务管控体系。
•节点清晰,掌控无忧:诵盈将服务细化为5大阶段、28个关键节点,案件进度、工作成果一目了然,客户不再是法律进程的旁观者,而是全程的知情者与参与者。焦虑在透明中消融,信任在沟通中建立。
•高效协同,省心省力:标准化流程与精细化规范,确保团队高效协作,显著优化客户的服务体验。诵盈力求减少客户的奔波与等待,让专业力量为客户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精益求精,承诺为安:这套体系是诵盈对服务品质的坚定承诺。它确保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每次沟通都精准到位,让专业服务可预期、可感知,最终为客户带来笃定的心安。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