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脚下,住进阳光里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8月29日 10时12分

  八月的高原天气多变,山峰上一秒还躲在厚重的云雾里,眨眼间又被风吹开了。慕名来看南迦巴瓦峰的游客问,“今天能看到吗?”得到的回答常是,“可能吧,有机会”。

  虽然天气变化莫测,但人们总是满怀期待。雪山脚下的达林村,每间小院都种满了鲜花和蔬菜,牦牛在村子里悠闲地散步,这是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旅游业尚未兴起的时候,林芝的村民靠传统农牧业为生。今年三月,在中国工商银行的贷款帮助下,扎西的民宿正式开业,作为房东,每年光租金就能入账三十万元。

  雪山脚下,住进阳光里

  达林村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是离南迦巴瓦峰最近的村子之一。《格萨尔王传》中记载,南迦巴瓦峰“状若长矛,直刺苍穹”。这座海拔7782米高的山峰终年积雪,云雾缭绕,有人来了十几次也没能见到主峰真容。

  但是,如果住在扎西家的民宿“雅鲁仙居”,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几率会多好几倍。

  建造民宿时,扎西有意让27个房间窗户都正对雪山。一间间景观房里,住客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南迦巴瓦峰,推开窗仿佛能感受到雪山沁人心脾的凉气。

  这个安静的村子没有网红路牌,放眼望去只有低头吃草的牦牛,肆意生长的蕨类植物和广袤的高山草甸。有住客评价民宿的环境,“早晨在房间看山中雾气慢慢退散,有种避世隐居感”。

  城市人向往的松弛感,只是扎西家的平凡日常。十多年前,扎西一家还住在峡谷深处人迹罕至的赤白村。村子尚未通车,仅有五户人家,偶尔有徒步的驴友经过。扎西家除了卖野果子、野核桃,还收拾出几张干净的床铺,打造成过路人歇脚的驿站。

  随着西藏地区的不断发展,西藏的旅游文化产业也日益蓬勃,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2018年,扎西所在的赤白村整体搬迁到交通更便利的达林村。

  天南海北的游客变多了,扎西心想,这或许是个开民宿的好机会,于是将达林村家里的空房改造成了三个标间和一个四人间。

  同吃、同住、同游,是扎西家民宿独特的经营方式。扎西一家视远道而来的客人为朋友,更相信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他们不仅为客人亲手泡酥油茶,还带客人解锁隐藏玩法和打卡点,晚上围着篝火跳锅庄舞,深度体验本地文化。

  2023年,民宿的生意蒸蒸日上。扎西与家人商议,将赚到的钱用来升级民宿,接待更多游客。他在脑海里勾勒出新民宿的图景,外观保留藏式民居的样式,内在设施向现代化的智能酒店看齐。

  令扎西没想到的是,拆除并扩建一栋占地400平方米的民宿,开支远超预期。高原的运输和建造成本高昂,扎西一家即使投入多年的积蓄,离完工还有一半的资金缺口。

  那段时间,扎西尝试寻找投资人,但始终未能谈妥出资的条件。一筹莫展之际,他遇上了来村里推广“藏宿贷(e贷)”产品的工商银行员工。扎西了解到,这款金融产品专门面向需要改造升级民宿的家庭,无需抵押,审批流程也很快。

  2024年夏天,借助工商银行的一百多万元贷款,扎西家民宿的改扩建工作得以复工。他说,“如果没有这笔贷款,民宿要到明年或后年才能建起来了”。

  今年春天,林芝桃花盛开,“雅鲁仙居”迎来首批客人。截至目前,“雅鲁仙居”的入住率保持在90%以上,桃花节和暑期更是满房的状态。扎西对于自家民宿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冬游西藏,旅游旺季能从3月延续到11月底”。

  江河汇流

  林芝市区的群山脚下,有一条潺潺流动的清澈溪流,这是林芝的母亲河尼洋河。驱车南下,还能看到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泾渭分明的奇观让人惊叹“书本照进现实”。

  江河汇流、丹娘沙丘、雅尼湿地,格桑央金熟悉路上的每一个景点。她是工商银行林芝分行市场部的员工,每个月都要从市区前往景区,回访“藏宿贷(e贷)”的民宿主,了解具体经营情况。

  仅在索松村,格桑央金与同事发放贷款的民宿就有几十家。风格各异的民宿门口,都挂着一块“藏宿贷”的牌子。

  2016年,工商银行调研发现,西藏文旅资源丰富,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向乡村下沉,无论是自驾游还是深度游,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服务配套齐全、有较强特色的民宿。

  与此相对的是,民宿经营主体在改善服务、增加业态、提升品质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民宿和酒店行业的融资市场可观。工商银行西藏分行因地制宜推出“藏宿贷(e贷)”金融产品,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

  林芝平均海拔较低,是不少游客进藏的第一站,旅游业起步较早。2024年,林芝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30.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21亿元,在当地GDP占比超过50%。

  格桑央金介绍道,林芝的民宿业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载体,申请“藏宿贷(e贷)”的客户主要分布在三大景区内,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索松村和达林村,巴松措景区的结巴村以及鲁朗小镇。

  一笔笔贷款的发放,让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十年过去,索松村从地图上“查无此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民宿亮起的点点微光让群山不再隐没于黑夜之中。

  作为林芝本地人,家乡发生的新变化让格桑央金无比自豪。尽管每次回访的路途遥远,山路颠簸,来回要花上5个小时,她也甘之如饴。“办理藏宿贷(e贷)于我而言,远不只是一项信贷业务,它让我更深入理解了农牧民的勤劳与期盼,也让更多人的民宿梦、致富梦得以实现。”

  2024年5月,“藏宿贷(e贷)”产品重新升级,覆盖林芝、山南等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截至今年7月,“藏宿贷(e贷)”系列产品累计服务近50户民宿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近5000万元,带动超220户农村家庭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让阳光照进每一个人心里

  雪域振兴,产业先行。工商银行始终立足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产品,构建起了覆盖多元业态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藏宿贷(e贷)”到“牦牛贷”“虫草贷”,十余种区域特色产品让金融更具普惠性和可得性,也为西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每一种产品都是“踏遍高原,问需于民”的成果,“牦牛贷”就体现了工商银行对牧区特性的精准把握。

  藏北草原辽阔,牧民帐篷分散,缺乏传统抵押物,工商银行创新性地联合联通运营商,给牦牛植入带有GPS定位的“电子耳标”,实现“活体抵押+动态监测”,让金融产品能真正贴合牧区的经营方式。

  工商银行西藏分行业务部总经理张长征表示,高原农牧业是西藏九大特色产业之一,农牧民对金融服务的渴求更迫切,也更需要“量身定制”的支持。工商银行的意义,正在于用专业能力跨越地理阻隔,用持续投入弥补发展短板,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进每一个海拔高度。

  他谈到,“每次翻山越岭为民宿办理业务,不仅是支持一个经营主体,更是在夯实当地的产业基础;每次为牧区牧民发放牦牛贷,不只是解决养殖资金难题,也是在守护他们世代相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普惠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乡村振兴的新答案。“十四五”期间,工商银行西藏分行已投入近40亿元普惠贷款。近三年来,工商银行西藏分行的普惠贷款余额增长近11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增长。

  乡村振兴不仅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命题,更关乎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扎西在经营民宿的过程中,就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他认为民宿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这个既开放又聚集的空间里,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沟通,去真正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4倍,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183条航线快捷联通世界,“电力天路”点亮万家灯火,5G信号送上珠峰之巅……短短几十年,雪域高原换了人间。

  踏入新征程,西藏也在等待更多新故事。扎西的侄女就读于兰州某所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当问及毕业工作去向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西藏发展得这么好,我以后肯定要回来”。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